首 页 资讯 热点聚焦 海峡观察 台海人物 台商台企 在大陆 两岸交流

首页>两岸>两岸交流

投身福建乡村建设,台青绘就乡建乡创美景

——2025闽台乡建乡创合作论坛在厦门举行

2025年07月09日 14:53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以“闽台乡建乡创 共筑和美家园”为主题的2025闽台乡建乡创合作论坛6月16日在厦门举行,这是第十七届海峡论坛分论坛之一。现场,200多名两岸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闽台乡建乡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新路径。

论坛以3组两岸嘉宾分享为主线,串联“共创、共融、共兴”3个主题,讲述自2014年开始,闽台乡建乡创合作经过探索、试点、扩面、深化4个发展阶段,走出一条具有福建特色的闽台融合促乡村振兴之路的历程。

“我们团队依托‘思永楼’土楼,打造迁台记忆馆,记录了雾峰林家从雍正年间渡海赴台垦荒,以及雾峰林家几代人的故事。”台青、漳州市平和县五寨乡埔坪村项目总负责人李志章介绍。迁台记忆馆让一些雾峰林家后人在与埔坪村失联多年后得以重新连接,回到祖籍地祭祖,捐赠家族迁台史料,成就了一条台胞回家的路。“记忆馆从空中看呈‘回’字形结构,‘象征心灵的归属’。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让更多台湾同胞知道,我们的根在这里,也期许更多台湾宗亲回家走走看看。”李志章说。

始建于1662年的霞城城隍庙、“会讲故事”的黑猫树屋青年驿站、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月老广场……走进厦门市集美区后溪村,闽南乡音与台湾风情在此交织。“我们常常开玩笑说,我们村的‘含台量’蛮高的。”在论坛上,后溪村乡建乡创团队运营总监、台湾青年余奕萱分享了后溪村华丽蜕变的精彩历程。余奕萱介绍,以台青创基地的模式,依托2处两岸同源历史遗迹、4项非遗技艺、50余栋闽南古厝,通过活化古厝、培育人才、赋能文旅,后溪村打造出一座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不仅帮助解决了一些村民就业的问题,也给台青创造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原本在北京、上海工作,2020年,在同学建议下来到南平市延平区峡阳镇加入乡村振兴项目。”台北姑娘陈榆文说,与大城市的快节奏不同,乡村工作让她很放松、安心。在峡阳镇,陈榆文发挥专业优势,与小伙伴们以“峡阳人的一天”为主题,活化峡阳农贸市场、大小街道、废弃老建筑等公共空间,满足不同年龄层村民的需求,实现全民同乐。“在闽南乡村的调研考察中,不少村民热情地向我讲述他们的亲戚是如何迁徙到台湾的,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却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两岸之间血脉相连。”陈榆文感慨地说。

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模式为台青来大陆追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据统计,从2014年至今,已有629名台湾专业人才扎根福建,他们携手大陆伙伴组建170支创新团队,以智慧动能激活乡村振兴新活力,足迹已覆盖福建全省93%的县(市、区),在近600个镇村的田野间播撒“希望的种子”。

本届论坛现场公布2024—2025年闽台乡建乡创三类创建成效突出的样板项目,并发布2026年意向合作项目清单,持续为两岸乡建乡创团队提供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此外,现场还设置了闽台乡建乡创合作实践案例展陈,以“全景式”案例展陈,结合互动式文创体验区,沉浸式展现闽台在乡村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合作成果。(本报记者 照宁)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