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技>资讯
从 “经验喂养” 到 “科学配比” 肉鸭营养国标重塑行业标准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饲料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制定的《肉鸭营养需要量》国家标准7月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该标准的发布,为我国肉鸭养殖产业提供了精准的营养指导,对提升肉鸭养殖效益、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肉鸭养殖和鸭肉消费国,肉鸭年出栏量超过40亿只,鸭肉产量近1000万吨,肉鸭养殖业产值超1400亿元。然而,长期以来,肉鸭营养需要量数据的匮乏制约着行业的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水禽育种与营养创新团队经过二十多年的深入研究,在鸭营养代谢调控、营养需要量以及饲料营养价值评价等方面取得关键突破,为制定该标准奠定了坚实基础。
《肉鸭营养需要量》国家标准针对北京鸭、肉蛋兼用鸭、番鸭及半番鸭等不同品种,明确了其在各个生长阶段对能量、粗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矿物元素、维生素等30多种营养素的需求。同时,构建了包含53种常用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数据库,为肉鸭饲料的精准配制提供了科学依据。这将有助于提高鸭饲料的利用率,特别是提升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利用效率,从而降低养殖成本,减少资源浪费。
该标准的实施,对我国肉鸭产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饲料生产环节,企业能够依据标准优化配方,生产出更符合肉鸭生长需求的饲料产品,提高饲料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对于养殖企业和农户而言,按照
目前,基于《肉鸭营养需要量》国家标准的“肉鸭精准饲料配方技术”已被农业农村部列为2024年度农业主推技术,并在鸭饲料生产和养殖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该标准的深入推广,预计将进一步提升我国肉鸭产业的整体水平,保障市场供应,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记者 高志民)
编辑:王凌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