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访谈 地方政协 正商量 提案摘编

首页>协商议政>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我是党员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建昌营村的“转”型密码

2025年07月10日 08:03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202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9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9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万元。这是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元宝山镇建昌营村所递交的成绩单。近年来,这个曾因煤而兴的村落先后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从资源型村庄到和美乡村,建昌营村的蜕变秘诀究竟是什么?

建昌营村党委书记姚志军给出了答案:“村党委始终坚持‘党建立村、产业兴村’的发展思路。”

为了有效应对产业结构单一、群众诉求多元等新挑战,建昌营村实施“网格化﹢积分制管理”模式:将11个村民组和产业集中区划分为6个网格,每个大网格都由党组织负责;并建立积分管理机制,通过“参与治理攒积分、积分兑换福利”的方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

“积分奖励就像一把金钥匙,激发了村民参与村庄事务的热情,真正做到了人人参与、人人受益。”姚志军谈及积分制成效时感慨颇深,“以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为例,乡亲们积极参与清理卫生死角、维护公共设施等工作,村庄的环境面貌得到了显著改善。”

此外,村党委探索了“红色存折”制度,将党员的积分管理与党组织的考核评价相结合,进一步激发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这些治理措施的创新,本质上是村党委服务理念转变的生动实践。建昌营村党委深入群众问需于民,从原来的“我要村民如何”转变为“村民要我如何”,实现了从管理思维到服务思维的跨越。

“转”是建昌营村发展的关键词,既体现在乡村治理理念的转变,也成为产业破局的关键抓手。

“转”的是土地经营方式。2016年,建昌营村将所有耕地进行整合,并以公开竞拍的方式转让土地经营权,使土地集中到几个种植大户及有实力的企业手中。村民既可分得土地承包费,还能以产业工人的身份重返土地,获得劳动收入。

“转”的是企业管理模式。建昌营煤业公司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1000多万元;具有30多年历史的建昌营饭庄,年上缴利润从过去的10万元增长到现在的25万元;泰隆建材公司年生产高品质红砖5000万块,销往河北、辽宁等地……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建昌营村在元宝山区率先成立了村级资产管理公司,将村企业经营权以公开竞拍的方式转让,实现合理流转,盘活了闲置资产。

“转”的是产业发展思路。建昌营村党委与驻地企业党总支合作联建,打造以种苗繁育为核心,涵盖综合服务、康养休闲、民俗风情、物流仓储等功能区于一体的中国北方国际种苗特色小镇;举办“民BA”篮球联赛,通过文体活动带动产业融合。“2024年,这项赛事吸引了来自浙江、河北、贵州、辽宁及内蒙古5个省区的22支球队,累计接待游客15万人。同时有效促进了当地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农产品展销会实现收益10万元。”姚志军介绍。

从煤尘飞扬的资源型村庄到如今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的和美乡村,建昌营村以党建引领,将“蒙古马精神”中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特质融入治理实践,让党心与民心同频共振,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本报见习记者 李佳珊

编辑: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