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产业动态 发明·创新 探索·发现 科学麻辣烫 科技人物 专家讲坛 新基建 院士知播

首页>科技>资讯

从“机械臂”到“智能伙伴”

​——第二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制造技术与装备及材料展览会侧记

2025年07月11日 08:58  |  作者:顾意亮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2025年,机器人赛道在技术与资本的共振下持续升温。一边是以宇树科技为代表的消费级人形机器人频频“出圈”,从春晚扭秧歌到电商平台开售,再到展示街舞技能,娱乐化、社交化的形象迅速捕获公众视线,也印证了教育、商业引流等场景的初步落地价值。

另一边,工业机器人领域也有了进阶发展,不再满足于机械臂的精度与负载竞赛,而是向着更自主、更柔性、更理解环境与人需求的协作形态进化。这一趋势在新能源汽车、精密电子等产业升级需求驱动下尤为显著。

7月9日,在第二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制造技术与装备及材料展览会上,中科新松有限公司正式推出了睿可(rico)系列的两款——睿可 MR73A与睿可 MR73B。

“这两款人形机器人的核心价值在于突破了传统工业机器人‘固定工位、单一功能’的局限,将移动性、环境感知力与灵巧操作能力深度融合,大幅提升了机器人在复杂动态环境中的适应性和协作潜力。” 上海浦东新区政协委员、中科新松有限公司总裁杨跞介绍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当我们迈向更智能、更柔性的未来工厂与商业空间时,需要的或许不再是孤立的‘机械臂’,而是能自主移动、理解环境、安全交互,真正具备‘手’与‘腿’协作能力的智能伙伴。”

记者在现场就看到,代表更强大的“手”与“脑”结合的睿可 MR73A,支持上肢协同阻抗控制和牵引拖动操作,并配备躯干避碰与外力碰撞检测系统。这款拥有27个自由度的双臂机器人,通过“双臂柔顺控制”和“智能感知”两大核心技术,实现了作业方式的创新。

睿可 MR73B则聚焦于成为更可靠、高效的“腿”与“升降平台”。其优势在于“智能升降”与“灵活调度”。它能以1m/s的速度移动,并具备自主导航、避障及关键的自主充电功能,充电时长仅2小时,有效打通了空间限制,成为优化物流效率的关键一环。

两款产品的共性在于都构建在强大的“自主”与“感知”技术基石之上。它们都强调通过视觉感知、物体识别对环境的理解,和通过路径规划、自主决策对任务的执行,以及与人/环境物理交互的安全性。

尽管形态和功能各有侧重,但它们共享着大量底层核心技术,自主导航、多传感器融合的环境感知、运动控制、能源管理以及核心的软硬件开发平台,包括支持ROS/ROS2,提供完整SDK/API接口。

通过睿可 MR73A强化人与机器之间的智能、安全交互,通过睿可 MR73B优化服务支持系统的效率。在本届上海国际汽车制造技术与装备及材料展览会上,中科新松的“秀肌肉”之举,意在“人机协作”这一未来关键生态占位。“不仅仅是提升生产力,更是在推动‘人与机器共同创造’的理念,真正实现从人类需求出发,让技术与人类共同进化,共同创造更智能、更高效的工作方式与生活体验。” 杨跞如是说。

编辑: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