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江西省政协委员建议——
让本土微短剧“出圈”“破圈”“激发科技创新的驱动效应,促进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微短剧创作生产中的深度应用。”“坚守‘内容为王’的生命线,大力引导和鼓励创作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展现赣鄱文化独特魅力的精品力作。”……近日,江西省政协就《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提案办理工作,深入鹰潭市、赣江新区开展督办视察。
快节奏、高密度、强冲突、多反转……微短剧以其鲜明个性,热度“狂飙”,吸引了海量受众,已成为网络视听产业发展的新风口。“全省微短剧作品数量虽呈上升趋势,但精品佳作寥寥无几,缺乏具有本地特色的创作,陷入内容同质化的困境,难以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提案人、省政协委员王少君建议,举办系列微短剧创作大赛,加大高质量影视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促进微短剧与动漫、游戏、影视、网络文学等结合,实现产品的共同研发与传播。重点鼓励本土微短剧的创作,引导创作主体树立“内容为王、题材制胜”理念,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挖掘赣鄱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新时代的新现象新内涵,融入江西丰富的文旅资源,创作更多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如何破解微短剧所面临内容同质化、质量参差不齐等浮躁倾向,从“野蛮生长”向“精耕细作”转型?“微”而不弱、“短”而不浅、“剧”有品质,是微短剧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共识。
“微短剧市场盲目跟风现象严重,内容同质化问题突出,缺乏匠心独运的剧作。”梁丽娟委员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微短剧制作商过于追求流量和短期利益,忽视了作品本身的质量和内涵。梁丽娟建议,推动微短剧头部企业联合制定行业标准,解决内容版权、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一系列制约微短剧发展的突出问题。支持微短剧生产创作基地的培育建设,在审核通道、就业政策上给予倾斜,带动所在地域的旅游、文化、科技等产业协同发展。
红色文化、陶瓷文化、书院文化、客家文化、中医药文化以及江西诗派、江西画派、江西戏曲等丰富的江西文化元素,为微短剧创作提供了丰富且宝贵的资源。通过微短剧深入阐释江西文化的内涵价值,传递文化背后的精神追求和哲学思考,可助力打造江西文化“走出去”的亮丽名片。
“江西既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和红色基因,也有美不胜收的山水风光,但在新传播时代,缺乏系统化的机制和应对媒介快速变化的经验,在对外宣传中缺乏‘出圈’与‘破圈’的新传播手段。”作为微短剧从业者,邱熠委员建议,将“用微短剧让世界看见江西”上升为全省文化传播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打造“江西IP”系列短剧,从红色革命历史、非遗技艺、地方美食、生态文明等多个角度切入,通过系列化短剧作品讲好江西故事,让“美景、美食、好故事”深入人心,让观众在认同感中接受江西文化的熏陶。
(王磊 王碧恒)
编辑:实习生 李军(辅导老师: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