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滚动资讯
济宁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顺利开展曲阜桑皮纸非遗传承暑期实践活动
为响应文化自信号召,7月,济宁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桑韵传薪青年团”,在学院团委副书记陈轶洋、辅导员闫卓敏指导下,开展“七月桑韵传薪火,非遗实践展风华”曲阜桑皮纸非遗传承暑期实践。
实践伊始,团队深入纸坊村,联合非遗传承人郑友明,在“鲁明桑皮纸”工坊研学。在郑师傅指导下,青年们学习捞纸、踏纸、行纸,揭纸,查纸,捆纸等工序,体悟72道工艺的厚重,接过非遗传承接力棒。
为推动桑皮纸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团队创新采用新媒体直播形式推广。成员热忱展示捞纸、晒纸、揭纸等流程,细节经镜头触达数万网友,互动区好评刷屏,助力桑皮纸从工坊走向大众,以新颖方式让非遗焕发新生。
团队走进幸福里社区开展 “桑枝凝墨韵,古法续华章” 活动。以孩子们好奇目光为传承土壤,讲桑皮纸历史、带触摸实物,教绘写创作。孩子们在桑皮纸上绘出稚拙作品,藏非遗喜爱,播下传承种子。此次活动让桑皮纸以亲民姿态触达下一代,注入青春传承动能。
成员借归乡契机拓展非遗传播路径,深入家乡社区、学校,以方言讲述桑皮纸故事,先后在潍坊,招远,莘县,烟台,临沂,德州,济南等地方分享工坊见闻与手作小样,让乡亲认知本土珍贵非遗。并依托社群持续推广,晒手作、讲传承,逐步扩大传播范围,助力桑皮纸文化在故乡落地生长 。
这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记录下了桑皮纸的传承样本,也通过新媒体直播、走进社区、返乡宣传等方式扩大了它的影响力。参与的同学们真切感受到了桑皮纸背后深厚的传统文化魅力,也让更多人认识、了解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仅让桑皮纸在当下焕发生机,更通过传承非遗,增强了大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
【广告】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