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资讯
戏曲电影《庚娘》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人民政协网北京7月11日电(记者 杨雪)7月10日,由天津市电影局、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办,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天津市电影家协会、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天津电影制片厂承办的“戏曲电影《庚娘》专家研讨会”在中国电影人之家举行。会议由天津市电影家协会主席方卫主持。
电影《庚娘》是一部剧本取材自《聊斋志异》篇目,全国政协原主席李瑞环同志改编。影片由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艺术总监孟中华执导拍摄,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团长、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王冠丽担纲主演。影片刻画了一个嫉恶如仇、机智刚烈的传奇女子形象。
中史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仲呈祥指出对于这部电影,一要充分理解改编者的深意,重视中华民族当代文化建设和把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他亲历实践。二是关键要识才、爱才、重才,一部中华戏曲史某种意义上可以讲就是中华戏曲家的作品史,再深入一步是中华戏曲各流派代表性艺术家的历史。
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表示:戏曲本身就是高台子,教育意义也很强,按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体现戏曲艺术的本体特点,相信这部戏曲会长远不衰,这个电影也会受到观众的欢迎。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致辞中表示,这部作品巧妙融合了戏曲与电影艺术,既有电影语言的质感也有戏曲特点的精华,通过保留戏曲的唱、念、做、打等表演特征,运用电影的镜头语言、画面剪辑、音效配乐打造出立体的人物塑造和完整的叙述表达,的确是一部戏曲与电影有机交融,相得益彰的上乘佳作。
天津北方演艺集团总经理辛江致辞中表示,这版《庚娘》在艺术创作上独具匠心,剧情架构也是巧妙的删繁就简。在人物塑造上庚娘机智勇敢,重情重义的特点也被刻画得入木三分。
天津市委宣传部电影处处长李涛对创作团队圆满完成拍摄任务表示祝贺,对与会专家对影片的真诚点评表示感谢,并希望有更多的戏曲艺术家和电影专家与天津多交流、多合作。
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会长张思涛觉得影片剧本的改编是忠实于蒲松龄的原著把“大团圆”情节铺陈展开,有深厚的现实主义精神,情节比较曲折,也比较丰满,叙事很流畅。
著名导演、编剧,长春电影制片厂原副厂长韩志君老师评价这部作品唱词改编非常精彩,王冠丽老师的表演将庚娘这个人物诠释得非常鲜活,总体上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作品。
戏曲教育家,中国戏曲学院原副院长、教授赵景勃认为,戏曲插上电影的翅膀才能飞得更远,天津电影制片厂在电影与戏曲结合方面做了很大工作,这部电影又推动戏曲和电影“联姻”向前走了一步,最后真诚呼吁电影界的朋友们对戏曲目前的状况多给一点关注和支持。
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于兰表示这部影片从视觉上整体维护了戏曲美学理念,镜头语言和后期光影、水景等特效技术处理增强了影片的可看性和观赏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当代电影》杂志社社长皇甫宜川认为这部影片既保留了戏曲的本体魅力,又赋予了作品当代审美的张力。希望今天的青年观众能够从这部影片中感受到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的情感共鸣。
中国艺术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馗认为一个作品要把优秀成熟艺术呈现给大家,当观众看完以后依然带着很多思考,跟舞台艺术对照,跟戏曲应有的美学对照,把这种思考放在自己的生活里面,这恰恰是电影最容易感染观众的魅力所在。
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海洲老师认为这部影片是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播之间一个代表性的作品。他从多个方面对影片进行了评价,表示该片既延续了舞台剧《庚娘》的成功元素,又利用电影的叙事方法和视听语言进行了创新。
戏曲学者、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编导刘连伦从电影技术与舞台艺术结合等方面对影片提出了宝贵意见,还指出戏曲电影曲是魂,曲艺跟音乐相当重,要在作曲上下工夫。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电影创作指导处处长张弛认为戏曲电影是各艺术门类的融合,拍摄戏曲电影要尊重电影的基本规律和表达方式。
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副秘书长田园表示这部电影延续了这些年天津评剧白派剧团戏曲电影化的创新理念,延续和发扬电影的叙事手法,重构传统戏曲美学的道路,评剧通过电影这个媒介展现出了勃勃生机的生命力。
影片导演孟中华介绍,影片在创作过程中坚持以戏曲演电影,以电影手段再现戏曲故事的理念,在敬畏传统的基础上再加上创新。影片是一部戏曲艺术与电影美学共舞的实验,以电影之眼重塑戏曲之魂。
天津电影制片厂总经理、影片出品人梁奇介绍,天津电影制片厂已将戏曲电影作为天影厂重要的生产片种之一,近年来拍摄了一批戏曲电影,培养了一支专业技术团队。在戏曲片的拍摄过程中,力求在尊重戏曲本体美学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电影语言和技术手段,探索传统戏曲艺术在银幕上的新表达、新意境。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