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人工智能发展路径
——广西贺州市政协五届三十一次常委会会议协商建言侧记
人民政协网贺州7月8日电(记者 付振强 通讯员 覃丽华 孔令装)“您好,欢迎来到贺州学院人工智能学院!”6月30日早上,广西贺州市政协常委视察团一行刚刚走进贺州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大楼,便受到人工智能学院大楼内导览机器人的热情欢迎。自然流畅的人机交互让视察团直观感受到人工智能技术在现实场景中的应用价值。
人工智能学院的导览机器人是贺州市人工智能领域蓬勃发展的小小缩影。今年以来,贺州市聚焦“建基础、融场景、育产业”,以“人工智能+”行动为牵引,从“小切口”突破,推动技术落地与产业融合,让人工智能成为赋能千行百业的“加速器”,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在人工智能发展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贺州市如何进一步立足实际、抢抓机遇,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当天,50余位市政协常委、相关领域委员及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为贺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为贺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我们可以转向本地特色产业或产业发展特定痛点,通过打造‘人工智能+传统产业’标杆案例,构建自身发展优势。”
“国家和自治区均将人工智能发展置于战略高位,密集出台政策措施。建议我市人工智能专项办公室牵头完善人工智能扶持政策,不断优化我市发展人工智能的营商环境。”
……
会议现场气氛热烈,政协委员们通过代表发言、分组讨论等形式,围绕“‘人工智能+’如何全面、深度赋能贺州高质量发展”开展协商议政,提出维度多元、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为贺州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人工智能发展路径提供决策参考。
“我认为贺州应当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现有产业基础,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样有可能逐步构建自身‘不可替代’的竞争‘特长’,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的路子。” 贺州市政协常委、市政协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委主任甘羚认真分析当前人工智能发展态势,对于“如何走出贺州路径”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去年以来,贺州市政协组织7名专家围绕抢抓人工智能发展历史机遇、建设粤桂算力中心议政建言,首次以提案方式向贺州市委、贺州市政府提出建议得到高度重视,成立加快推动粤桂算力中心建设工作专班。今年,贺州市政协“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为贺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为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题,组成由贺州市政协主席牵头,相关委(室)负责,吸纳常委、相关界别委员、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及职能部门业务骨干组成精干调研力量,开展市内重点企业、园区、应用场景实地走访,赴市外先进地区学习考察等。
当前,贺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创新中心成功创建,电子铝箔智能预测与质检、碳酸钙智能检测、温氏智慧养殖、美源“六自动一溯源”智慧大棚等一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多点开花,全市“人工智能+”行动已迈出坚实步伐,一条充满活力的特色发展之路正在徐徐铺展。
贺州市政协常委、贺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陈信忠说:“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作,需从技术、政策等多维度协同发力。建议市人工智能专项办公室牵头,加强与工信、农业农村、科技、文旅、金融、移动联通等部门协同,在市不同重点产业里挑选试点企业,开展人工智能全要素场景改造试点,形成可复制的标准改造包。”无论是“立足贺州产业禀赋”的发展定位,还是“跨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都需要各相关单位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唯有拧成一股绳、下好一盘棋,才能确保“良策”落地见效。
“为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工作,贺州建立起‘1+10+N’工作体系(即1个专班统筹、10个工作小组协同、N个部门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还分解了26项工作任务,制定了63条工作措施,明确了具体责任单位,确保各项工作事事有人抓、处处有人管。”贺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副市长、市政协党组副书记蒋晓军说。
以“小切口”做深“大文章”,以场景应用为切口推动人工智能发展,重点强化基础支撑和场景突破,做好统筹推进、凝聚协同合力,构建形成“东部研发+广西集成+贺州应用+东盟市场”的发展路径。常委们一边思考,一边分享真知灼见,在互相碰撞的思想火花中,贺州“人工智能+”特色发展之路越发清晰。
贺州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编辑:实习生 李军(辅导老师: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