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畅通“书架”到“货架”的科创走廊
——湖北宜昌市政协助力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
7月1日,葛洲坝水利枢纽,重达120吨的闸门缓缓沉入水中。“过去需要4—8人协同操作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1个人轻点屏幕。”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微特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聂道静介绍。
这是宜昌近年来深耕创新土壤,竭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缩影。2024年,宜昌创新能力位居全国103个国家创新型城市第56位,居全国“创新能力百强城市”第57位。“近3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94亿元攀升至510.95亿元,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正在打通。”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说。
成绩有目共睹,短板也不容忽视。
“高水平平台体系建设有待提升,国家级平台仅45家,存在‘全而不优’‘散而不精’的短板,1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中7家依附高校,某企业斥资引进的博士一年内被沿海企业挖走……”日前,市政协召开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市政府主要领导与委员们聚焦“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开展深度协商,探究如何畅通“书架”到“货架”的科创走廊。
对标先进地区经验做法,深刻反思自身不足。调研组发现,“创新断链”的痛点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高水平的平台体系建设有待提升、科技创新平台支撑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效有待提升、引育人才的能力有待提升等。
协商会上,委员们建议,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强科创供应链平台,探索更适配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发展的投入机制,打造高端人才引力场等。
随着协商的深入,一份《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若干建议》成为共识。
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肯定委员们的建议,认为此次协商选题准、调研深、对策实,表示将细致梳理、认真研究、抓好落实。
(通讯员 王晶晶 易玮玮 本报记者 毛丽萍)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