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国之瑰宝

首页>文化>资讯

“西夏陵”申遗成功

我国世界遗产数量达到60项

2025年07月14日 10:54  |  作者:范文杰  |  来源: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本报讯(记者 范文杰)北京时间7月11日晚,从法国巴黎传来好消息,随着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落锤定音,位于宁夏贺兰山东麓的“西夏陵”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数量达到60项。

“西夏陵”是中国西北地区11至13世纪由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王朝(1038-1227年)的陵墓遗址群,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坐落于具有重要自然地理分界作用的贺兰山山脉南段东麓,分布范围近40平方公里。

西夏王朝于公元1038年建国,1227年被蒙古大军攻陷,此后便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前后存续共190年。此次申遗的“西夏陵”共包含4大人工建造的遗存要素,分别是9座西夏帝陵、271座陪葬墓以及32处防洪遗迹,还有一处面积达5万余平方米的建筑基址,考古初步判断是与祭祀相关的大型场所。

由于史料匮乏,西夏历史一度扑朔迷离。1972年,考古工作者第一次对“西夏陵”进行系统调查和科学发掘。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掘与研究,“西夏陵”的总体布局、遗存构成等信息日益清晰,西夏昔日的繁荣辉煌也逐步被世人所知。

1985年,“西夏陵”被公布为银川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在重点区域设置了安全围栏,对部分遗址进行临时支护;1986年,“西夏陵”首次正式向中外游客开放(3号陵)。此后,《西夏陵保护规划》《西夏陵区文物保护管理办法》《银川市西夏陵保护条例》相继实施,进一步夯实了依法保护基础;1988年,为更好地保护这处考古遗存,国务院将其确定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1月,西夏陵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启动;2024年1月,“西夏陵”被正式列为中国2025年申遗项目,直到今年7月11日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十一届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院长彭向前表示,“西夏陵”作为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完整的西夏考古遗存,其申遗成功,不仅仅是中国世界遗产数量的增加,更是人类文化遗产中一种具有典型的交往交流交融意义类型的增加。

他同时表示,在新的起点上,对“西夏陵”的认识和定位,不仅要深入挖掘“西夏陵”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内涵,更要站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度上,把“西夏陵”视作在国际学术界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的重要场所和载体,从世界遗产起笔,为增强中华文明国际影响力、推动全球文明交流互鉴贡献智慧与力量。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