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与第一书记·同吃同住同劳动

“三同”日记丨25米有多远?

2025年07月15日 07:37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铺路(7718637)-20250715094640

图为铺路现场。 本报记者 李寅峰 摄

25米有多远?

寥寥四五十步而已。但对身体各有残疾的赵明利一家来说,从家门口到村道的这段距离,走得却不太容易。

7月8日,多云转晴。本报“三同”小分队来到黑龙江省嫩江市前进镇联合村的第二天,就参与了一项每个人都不曾亲历过的“大工程”——铺路。施工现场,就是该村脱贫户赵明利家门口。

事情的缘由要从上个月说起。彼时,郑志伟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与队员曲鹏澍、李佳姝一同进驻联合村。入户走访中,村民赵明利家门口到村道间的那段土路,让大家看着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家里住着三口人,70多岁的老父亲一级盲,赵明利两口子腿脚都不方便。没几步的门前路,坑坑洼洼,晴天满是土,雨天都是泥。可想而知,对这样一个残疾人家庭,有多不方便。”站在路边目测着路况,郑志伟连连叹气:“你看这助步车,只能停到村道上。路不行,开不到家门口。”

“来驻村,就要实实在在给老百姓干点事儿,牵挂他们的冷暖,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这是驻村工作队三个人在一起时说的最多的。

“干就完了!”本职为公安干警的郑志伟说话利索,干事更是雷厉风行。

买砖,买水泥,雇小货车运输,头天晚上该准备的都已准备好,郑志伟还是不踏实。“4000块砖不少呢,明天要辛苦大家一起卸车,然后咱们一起铺路。”晚饭后在院子里乘凉,他依然念叨着,“这是个‘大工程’,大家干完活肯定都是‘腰酸背痛腿抽筋’。”

在工作队里,郑志伟不仅是第一书记,也最为年长,“鹏澍、佳姝和我姑娘年龄差不多,又都是城里长大的,没干过这活儿。”话语间带着不忍。

第二天一早,匆匆吃过早饭,驻村工作队和“三同”小分队成员就赶往赵明利家。远远地,正巧看到运送沙子的铲车开过来,这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崔晶帮忙协调来的。不放心的崔晶又专程跑来两趟,看看现场还需要啥。

很快,运砖车到了。男同志迅速攀上车卸砖,女同志也戴上手套一摞接一摞地搬着。没多一会儿,车空了。拉砖的师傅都有些惊讶——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年轻人,干起体力活一点也不含糊!

紧接着,运砖的、铲沙的、和水泥的、找平的,大家各自忙活起来。现场热火朝天而又一片欢乐,村里几位老乡也主动过来帮忙,“临时施工队”更加强大了。

临近中午,日头渐高,每个人淌着汗,脸和胳膊都晒得通红,工程也卓有成效——大半的路面已经焕然一新。赵明利和妻子喊着大家歇息、吃饭,驻村工作队和“三同”小分队婉拒了。

“我们特意给你们买了烧鸡、卤肉,中午好招待一下老哥几个。还有你花的200块水泥钱,我们来出!驻村工作队帮你修路,绝不能让你出一分钱!”推让再三,接过郑志伟硬塞过来的200块钱和一袋熟食,赵明利眼里闪着湿润的光。

午饭后,天气转阴,风雨欲来。大家加快了进度,小推车跑了起来,沙子翻得更快。雨点落时,顺利竣工。

“完美!”满身汗、满脸花的施工队员们击掌相庆。

赵明利和妻子相携着出门,看着这条刚刚铺就的小路上,笑容格外甜。

编辑:实习生 李军(辅导老师: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