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教育强国建设委员说·聚焦联组会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大学校长武利民:

教育强国建设·委员说⑯|“创新人才是最核心的资源”

2025年07月15日 10:59 | 作者:朱英杰 | 来源: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内蒙古大学作为我们党在民族地区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为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正值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大学六周年之际,民生·教育专版特邀读者走进内蒙古大学,关注这里的人才创新教育实践。

——编者

今年,是武利民担任内蒙古大学校长的第3年。

3年来,他在科学家和教育家的双重身份下深耕不辍,既推动学科建设,又引领科研创新。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2024年,他率领团队凭借“硅氧烷杂化聚合物功能涂层设计制备新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也是他时隔14年再度获得此项荣誉。

深耕科研一线数十载,武利民更能体会到,科技创新既需要瞄准国际前沿的理论突破,更要对接产业需求的应用导向的深刻道理。任职3年来,他将自己在科研一线获得的成功经验转化为育人实践,在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等方面悉心耕耘、持续探索。

(7月16日 民生·教育)主稿配图:武利(7710631)-20250715105223

7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大学校长武利民(前排左)赴内蒙古大学附属中学围绕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开展调研。

破解人才短缺困境

成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后,面对学科建设师资力量不足、中西部高校师资流失严重等现实困难,武利民围绕边疆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提升西部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发展水平等主题先后提交了《关于西部边疆民族地区部省合建高校国家级人才入选名额单列》《关于深化部省合建工作推动部省合建高校高质量发展》等多件提案。

谈及提案初心,武利民说,他希望自己能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为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作点贡献。“人才”是在他的众多次建言中最常被提到的词。“我们现在经常谈科研创新,其实最核心的就是要有创新人才。高校作为创新策源地,不仅要汇聚创新人才,更要承担起培育创新人才的时代使命。特别是中西部高校,不能被落下。”面对边疆地区人口基数小、高层次人才短缺的现实挑战,在人才强校理念引导下,武利民开始尝试以“破局思维”积极推动科技创新。

“首先是人才引进工作。”依托内蒙古自治区首个“绿色通道”职称评审试点的机会,仅在2024年一年,内蒙古大学就完成700余名“英才兴蒙”人才认定,引进高层次人才223人;三年累计引进专业教师533人,是过去10年之和,其中国家级人才增加了两倍。

“传统的优势学科不能丢下,要‘长板更长’;新兴学科的发展不能落下,要与时俱进。”在武利民看来,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不能顾此失彼。“我们在人才引进过程中,要考虑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通过他们来激活高校的科研创新工作;另一方面,我们要以各学科的创新人才为各领域技术突破的核心要素,并以此建立学校创新资源与区域产业需求深度耦合之间的桥梁,形成从学科优势到产业升级的全链条赋能体系,为边疆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强劲的‘人才—科技—产业’链条持续赋能。”武利民说。

(7月16日 民生·教育)版面主图:内蒙(7710628)-20250715105244

2025年毕业季,内蒙古大学首部以校史为题材的原创话剧《桃李湖畔》在校园温情上演。话剧以1957年建校为起点,通过还原建校初期的故事,生动再现了内大师生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的奋斗历程,并向学子们发出了“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时代号召。

“创新人才”不能只是“等靠要”

“人才是第一资源,更是破解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瓶颈的关键变量。”武利民深知,创新人才不能“等靠要”。“还要全面增强自我‘造血’的能力,要构建内生性的创新机制,为高校和地方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

为此,近年来,内蒙古大学积极开展了构建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打通优秀本科生直博通道、推行开放式跨专业培养模式等系列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专门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将收益的90%归属研发人员,有效地激发了科研创新活力。”武利民介绍道。

立足高站位,时刻记使命。武利民表示,作为祖国北疆高等教育的重要战略支点的内蒙古大学,除了在科研项目上为人才成长提供支持外,为保证创新人才培养质效,学校还特别注重对学生人格素养的塑造。“我们要培养德行兼备的新时代创新人才。今年在政协联组会现场,习近平总书记向我们讲,我们要培养的首先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的人,这就要求教育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坚持德育为先。我对这句嘱托印象特别深刻,也深感责任重大。”

作为中央统战部等四部委联合确立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武利民表示,内蒙古大学格外重视对创新人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如今,“三千孤儿入内蒙”话剧是内蒙古大学新生入校的“必修课”,且常态化开展的多彩主题教育还有很多。“我们就是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校园环境中、在系统严谨的课堂教学中深刻体会‘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鼓励更多学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武利民说。

上个月,武利民在内蒙古大学毕业生典礼上,向即将毕业的6400余名学生寄语:“你们这一代人要肩负起实现个体精神涅槃和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双重使命。你们当以‘见自己’的澄明和‘见天地’的胸怀定义人生,做好‘小我’与‘大我’的选择题。”“与国同梦不是缥缈的理想主义,而是扎根现实的当代觉醒。要自信坦荡、要光芒万丈,在与时代同行的奋斗中展开最壮阔的人生。”武利民说,他期待内大的学子们能以更多的实际行动诠释好当代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