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热点背后 政协历史 奇闻轶事 军事历史 口述历史

首页>春秋>奇闻轶事

张善子绘“飞虎”赠送陈纳德

2025年07月16日 09:15  |  作者:周惠斌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画家张善子自号“虎痴”,一生爱虎、养虎,更以善画老虎而饮誉中外。抗战时期,张善子倾情画虎,宣传抗日救亡,振奋国民精神,书写了令人感佩的爱国篇章。

1940年6月,张善子在纽约举办画展期间,获悉时任中国航空委员会顾问、昆明航校总教官、美国空军上校陈纳德,回到美国计划招募飞行员,组建空军志愿队,援助中国抗战。他激情满怀,精心构思,绘制了一幅《飞虎图》。

画面上端,两只插上矫健翅膀的老虎横空出世,勇猛敏捷,在晴朗如洗的天空中恣意奔腾;画面下端,是纽约的鸟瞰场景。画面左侧款识“大中华民国虎痴张善子写于纽约”,下钤“大风堂”“善子”两印。整幅作品想象丰富、寓意深刻,象征陈纳德率领的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将如虎添翼,在战场上击溃日机、所向披靡。

张善子将《飞虎图》赠送给陈纳德后,陈纳德如获至宝。他深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老虎象征勇敢、强大;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猛虎威武神圣、不可侵犯。

陈纳德非常喜欢“飞虎”这个比喻,作出了一个决定——把“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改名为“飞虎队”,并根据《飞虎图》的画面内容,特制了一批有飞虎标志的徽章和旗帜,分发给每一个队员,以此鼓舞士气、激励意志;甚至在飞虎队的飞机机身上,统一喷绘两只长了翅膀的猛虎,以及由张善子手书的“精进”二字,作为他们的标识。从此,中外媒体便将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称为“飞虎队”。在中国老百姓的口中,“飞虎队”的名字也越叫越响。

陈纳德将《飞虎图》珍若拱璧,到中国后总是随身携带、精心收藏,不肯轻易示人。抗战结束后,他将《飞虎图》捐赠给美国国家博物馆,成为中美联合抗日的重要见证。(周惠斌)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