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健康>资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又是一年三伏天 “冬病夏治”好时机
人民政协网7月16日电(记者 陈晶 见习记者 李佳珊)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湿度最大、阳气最盛的时段,也是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实施“冬病夏治”的黄金时机。今年的三伏天从7月20日入伏,到8月18日出伏,共30天。在这期间,如何进行疾病调理和治疗?可以采取哪些传统中医药疗法?7月1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围绕“冬病夏治与夏季养生”召开中医药健康促进主题发布会,就公众关心的夏季养生知识进行解答。
“冬病夏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中医药疗法,针对冬季气候寒冷时易发的一些疾病,在夏季气温高、肌体阳气旺盛的时候,采用温阳补益的治疗方法,从而祛除体内沉积的寒气,调整人体的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适合三类人群:一是阳虚、气虚体质的人群;二是呼吸系统慢性病处于稳定期的人群;三是患有其他虚寒性质疾病的人群。”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部主任医师张洪春介绍,可以将“三伏贴”贴在肺俞穴、肾俞穴等穴位上,每年初伏、中伏和末伏各贴一次。此外,还可以在夏天艾灸足三里穴位、关元穴位,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虽然三伏贴是夏季养生的重要手段,但是恶性肿瘤者、强过敏体质者、感冒发烧者、患有感染性或传染性疾病者、瘢痕体质者、患有皮肤病者禁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吴节提醒,“贴后若出现微红或轻度瘙痒,属于正常现象。如起泡则需及时就医。贴敷期间应避免直吹空调、剧烈运动。”
“三伏贴能够提高患儿的免疫力,但一般情况下,3岁以下的幼儿不适宜使用。因为孩子年龄过小,皮肤比较娇嫩,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表达能力、判断能力有限,不能完全正确地描述不适感。不过,如果医生评估后认为孩子适合使用三伏贴,也是可以使用的。”张洪春补充道。
每到三伏天,许多人开始“晒背”,想要通过晒太阳的方式通督脉、补元阳。但是所有人都适合“三伏天晒背”吗?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刘征堂指出,光敏性疾病的患者、活动性皮肤病患者,以及阴虚火旺、湿热内蕴患者,应尽量避免晒背。“上午8点到10点左右,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阳气正处于上升之际,为‘少阳温煦’之时,是较为适合‘晒背’的时间。”
“晒背以背部温热、微微出汗为佳。晒背的场所应通风良好、干燥舒适。晒后宜饮用常温电解质水或者淡盐水补充水分,避免摄入冷饮、被空调直吹或冲冷水澡,以防寒邪入侵。”刘征堂进一步补充。
除了晒背后要避免被空调直吹,日常也应适度使用空调。“炎热的夏季,人们往往出汗过多、毛孔开放,风寒之邪易乘虚而入,损害人体的阳气,阻碍气血运行。”张洪春分享了一个防止中暑的小妙招,“可以尝试按揉内关穴和合谷穴,这两个穴位都是保健的穴位,每天按揉3分钟左右,能够帮助散热、防止头晕。”
“药以祛之,食以随之。”中医常借助食物的性味和功效来调理身体、防止疾病。夏季炎热,很多人没有食欲、不按时吃饭,这会造成脾胃功能的紊乱,诱发疾病。张洪春建议:“夏季食养应坚持以清补为主,避免油腻食物,同时顺应时令,多吃当季的瓜果蔬菜,也可以选择凉拌菜、煮菜或烩菜。当然,还要做到食之有度。过量食用瓜果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他还推荐了绿豆百合莲子粥、冬瓜薏米老鸭汤、清炒苦瓜虾仁、姜枣茶等药膳,既能解暑降温,又能够调理体质。
编辑:王凌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