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产业动态 发明·创新 探索·发现 科学麻辣烫 科技人物 专家讲坛 新基建 院士知播

首页>科技>资讯

麻纳米纤维素:微塑料的天然 “解毒剂”

2025年07月18日 10:13  |  作者:高志民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7月18日电(记者 高志民)你或许没意识到,那些看不见的微塑料正悄悄潜入我们的生活。它们藏在瓶装水、海鲜、空气里,甚至在人体血液、胎盘都已被检测到。这些微小的塑料颗粒,正以一种隐秘的方式威胁着我们的健康。不过,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的一项新发现,为我们带来了对抗微塑料的希望——黄麻纳米纤维素,这种来自植物的天然材料,竟能成为微塑料的“解毒剂”。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它们来自塑料垃圾的分解、合成纤维衣物的脱落,甚至化妆品中的磨砂颗粒。这些微小颗粒一旦进入环境,便会随着食物链层层传递,最终进入人体。

研究发现,微塑料在肠道中蓄积后,会破坏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我们的肠道里生活着数万亿细菌,它们组成的肠道菌群就像一个精密的“生态系统”,负责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抵御有害菌入侵。而微塑料的闯入,会打破这个系统的平衡,导致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进而诱发或加重结肠炎等肠道炎症,甚至可能引发全身性的健康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能有效缓解这种损伤的生物制剂寥寥无几。就在这时,黄麻纳米纤维素走进了科研人员的视野。黄麻是一种常见的韧皮纤维作物,平时多用于制作麻袋、绳索等。科研团队创新性地将黄麻制成了纳米级的纤维素,这种极其微小的纤维结构,展现出了惊人的“解毒”能力。

研究发现,黄麻纳米纤维素能像一精准的“调节器”,靶向作用于肠道内的核心益生菌群。它不会对肠道菌群进行无差别干扰,而是有针对性地扶持那些对健康有益的细菌,同时抑制有害菌的过度繁殖,从而重建被微塑料破坏的肠道微生态平衡。更关键的是,它还能调节“菌群—肠—磷脂代谢轴”。简单来说,肠道菌群的变化会影响肠道与身体其他部位的代谢联系,而磷脂代谢正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微塑料会打乱这种代谢平衡,而黄麻纳米纤维素能修复这种紊乱,让身体的代谢系统重新回到正轨。

这项研究的意义不止于此。它深入破解了“纳米纤维素—菌群调节—损伤修复”的分子机制,不仅为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来进行健康干预提供了新策略,更证明了黄麻纳米纤维素作为一种兼具调节菌群和修复微生态失衡双重功能的生物材料的潜力。这意味着,未来我们或许可以利用这种来自天然植物的材料,开发出对抗微塑料污染的健康产品,为那些长期暴露在微塑料环境中的人群提供保护。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等项目的支持,相关成果已发表在权威期刊《美国化学会纳米杂志》(ACS Nano)上,其科学性和创新性得到了学界的认可。从不起眼的黄麻,、到对抗微塑料的 “利器”,这项研究让我们看到了天然植物材料在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领域的巨大潜力。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当我们面对微塑料的威胁时,黄麻纳米纤维素会成为我们身边最可靠的 “健康卫士”。

编辑:王凌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