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动态
激发商品消费发展动能 释放服务消费潜力
——“十四五”期间商务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进展
“消费主引擎和稳定器作用增强、经贸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高水平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维护经济安全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商务部部长王文涛18日在介绍“十四五”商务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时表示。在当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就“十四五”期间商务运行情况回答记者提问。
消费规模稳步扩大,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十四五”期间,我国消费需求加速分化、消费结构加快转变。“从规模来讲是稳步扩大,从结构来讲是持续优化,从潜能来讲是不断释放,做强国内大循环。”对于消费中呈现的新的变化和亮点,王文涛用以下四点来概括。
一是“扩容”。“十四五”期间,我国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的地位更加稳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20年的39.1万亿元提升到去年2024年的48.3万亿元,年均增长5.5%。
二是“提质”。在商品消费方面,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自2024年9月推动以来,限上单位的家电类商品零售额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2024年新能源车保有量较2020年增长5.4倍,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达到50.2%。截至上半年,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2.9万亿元,约4亿人次享受补贴优惠。在服务消费方面,2020—2024年,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
三是“焕新”。新型消费亮点纷呈。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助力传统业态的“旧中出新”。商旅文融合“一站式”服务;汉服、“马面裙”等新中式服装火出圈;文创优品、各地特色名品等国货“潮品”畅销海内外;推动新型消费业态融合创新,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品质电商,培育首发经济、“人工智能﹢消费”“IP﹢消费”等新增长点。
四是“开放”。2021—2024年我国累计进口消费品7.4万亿元,中国的大市场为全球的发展贡献巨大力量。同时,我国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2024年入境游客总花费942亿美元,增长77.8%,“中国游”的流量转化为“中国购”的增量。
“投资中国”成为亮丽名片
“我们实际使用外资‘十四五’期间的预期目标已经提前完成。”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说。
截至今年6月底,“十四五”期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到7087.3亿美元,提前6个月完成了商务发展规划提出的7000亿美元的引资目标;同时,累计新设外资企业22.9万家,比“十三五”期间增加了2.5万家。外资企业贡献了全国1/3的进出口、1/4的工业增加值和1/7的税收,以及创造了超过3000万个就业岗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我国着力为外资营造良好环境。一是进一步优化开放环境,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取消了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同时在部分地区开展云计算、生物技术、独资医院等开放试点。二是优化市场环境。出台实施“外资24条”和稳外资行动方案,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符合预期。三是优化法律政策环境。累计制定、修订、废止法规文件500多部。四是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各地都建立了各级外资专班,持续深化与外资企业和在华外国商协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
“投资中国”成为亮丽名片。今年,在境内外举办“投资中国”重点活动累计超过60场。许多跨国公司表示,中国是跨国投资“理想、安全、有为”的目的地,是“确定性的绿洲和投资热土”。
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流通是经济的“筋络”和“血脉”。2024年我国批发零售业增加值13.8万亿元,规模仅次于制造业,较“十三五”末增长40%,占GDP的比重超过1/10,创历史新高,吸纳就业1.35亿人。今年上半年,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十四五’以来,我们以现代供应链为牵引、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推动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介绍。
流通设施更加惠民便利。在农村,深化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开展“千集万店”改造提升,累计改造县乡村各类商业网点15.5万个,超过95%的行政村农民朋友都能享受快递直达。在城市,建设35个全国示范步行街和商圈、551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服务超过1.25亿居民。
流通网络更加健全完备。一是完善“筋脉”,在40个城市开展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商贸流通“毛细血管”进一步织密织牢。二是补齐短板,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目前全国冷库总量已经达到2.53亿立方米,冷藏车保有量达到49.5万辆,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42.9%和80%。
流通主体更加多元壮大。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格局初步形成。一是数量更多,批发零售业法人单位超1000万个,个体经营户近4500万个,占比超45%。二是活力更足,购物中心、百货店等传统业态加快转型,会员超市、买手店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商贸流通成为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三是实力更强,2024年我国17家流通企业上榜世界500强,平均营收超900亿美元。
流通运行更加智慧高效。一是数字化,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对商贸流通全链条进行“数智化”改造升级,提升供需匹配精度。二是标准化,标准托盘的循环共用率从32.4%提升到37.8%,带动企业货物周转效率提升,物流成本降低。三是绿色化,培育32个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城市、10个二手商品流通试点城市,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记者 司晋丽)
编辑:实习生 李军(辅导老师: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