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原创
芯片解禁并未改变美对华封锁本质
近日,美国商务部对AMD的MI308芯片和英伟达H20芯片的出口许可开闸。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15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宣布,美国已批准H20芯片销往中国。据悉,这两款芯片均是为遵守美国出口限制而推出,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AI加速器。此举看似是对华技术限制的松动。然而,拨开这层表象,其中的玄机不可谓不清晰:此次美国批准“芯片”松口,绝非简单的“解禁”,而是经过精密计算后对“降级版”技术产品的有限放行,换上了一种更具“弹性”的方式继续实施技术围堵。在人工智能这一决定未来科技发展的赛道上,美国依然意图通过“放小鱼、钓大鱼”的方式,让中国在技术迭代的浪潮中继续扮演追随者角色。
从华盛顿近些年来在科技领域的对华政策看,美国此次并非出于善意的让步。其战略实质在于“精准控制”,一面允许性能被严格阉割的芯片进入中国市场,抢占部分需求;另一面继续卡住顶尖算力芯片的出口命门,企图采用“精准刀法”切断对华高技术需求供应。白宫精心构建的“白名单”系统,也正是这一战略意图的绝妙注脚,其构建了一堵如同数字时代的“柏林墙”,既允许部分“低端”产品穿越,又将尖端技术牢牢锁在墙内。自美国2022年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后,更是每年以数百亿美元补贴等各种手段为诱饵,企图让全球先进半导体产业链回归本土。这种“放小鱼、钓大鱼”的策略,其核心目标就是通过精准技术管控,扼住中国科技跃升的咽喉。
面对这场精心设计的科技围堵,中国若满足于获取被“阉割”的算力,无异于饮鸩止渴。依赖受限的进口芯片,无法在如今的AI竞赛中取得优势,并保证中国自身的发展安全。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更是求不来的。中国科技自立之路,唯有依靠自身力量攻坚克难,久久为功,方能突破制约。从国家层面的实践看,加大半导体全产业链的持续高强度投入,不少具备能力的企业也在持续发力,进行相应的芯片创新与迭代,这些才是真正打破封锁、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基石。
芯片解禁这一轮博弈,清晰勾勒出美国对华技术战略的“弹性遏制”本质。这场没有硝烟的科技竞赛,远未因几款芯片的有限放行而鸣金收兵。当美国在“放”与“禁”之间娴熟游走,中国更需以坚定的战略定力和务实行动回应,既需在开放合作中汲取养分,更要以破釜沉舟的决心深耕自主创新沃土。唯有如此,方能真正推翻那堵无形的“数字柏林墙”,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记者 张家铭)
编辑:实习生 李军(辅导老师: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