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四川广安前锋区政协持续助力老旧小区改造——
“带刺”的督办“以前一下雨,到处积水,根本没法走路。现在可不一样了,路平了,环境美得像公园!”走进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滨河花园小区内,平坦的沥青道路泛着崭新的光泽,楼宇间新栽的花木随风摇曳,几位老人坐在新设的凉亭里摇扇纳凉,笑语晏晏。
这片洋溢幸福气息的宜居图景,镌刻着前锋区政协倾力履职的坚实足迹。
时间回溯至2023年初,在区政协组织下,委员们一头扎进老旧小区,民情记录本上写满了居民的叹息:60%的小区消防设施缺失,屋顶渗漏、路面坑洼导致雨天积水成河;加装电梯因低层住户反对屡屡搁浅;产权复杂的“三供一业”小区陷入管理真空,私搭乱建、管线老化问题触目惊心……
面对困局,政协的破题从一场“带刺”的督办开始。2023年4月,区政协委员杨芳在区政协全会期间提交的《关于加快老旧小区改造的建议》,直指老旧小区改造中的痛点,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会后,该提案被确定为重点提案,由区政协负责督办。
在大佛寺街道老旧小区改造现场,施工方向委员们倒苦水:“居民嫌噪声大阻挠开工,可工期拖一天就多一天成本。”
“可以建立居民代表参与施工协调的‘日清日议’机制,并通过微信接龙征集作息敏感时段,动态调整高噪音作业计划。”委员们当即开出药方,并组织相关各方坐在一起,面对面展开协商,让“日清日议”机制落了地。3天后,工地立起了分时段施工告示牌,附近居民纷纷表示支持。居民陈大爷感言:“政协组织的协商让咱们的话落了地,当然要配合!”
改造工程加速推进,委员履职的脚步也更加深入。两年来,围绕改造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委员们持续通过调研、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及“小微协商”等途径,为老旧小区改造不断注入政协智慧。
“采取‘捆绑打包的方式’,将小区整合为连片改造区,争取专项资金。”“探索‘居民自愿出资﹢管线单位分摊’机制,让居民自筹部分资金。”区政协经济界委员的“金点子”巧解了五期安置房燃气管道改造的僵局。
更艰难的电梯加装攻坚战,则在“协商到单元”的韧性中破冰——在六期安置房协商会上,委员提出的“梯度补偿”方案,得到了98户居民的全部认同。如今,加装了光伏降噪设备的电梯已投入使用,白发老人再也不用为爬楼发愁。
“我们的脚力要沉到楼栋听民声,脑力要谋出破题金点子,笔力要写出管用好提案。只要把这三力拧成一股绳,就能把民生难点干成幸福支点!”谈及履职心得,正在四期安置房沥青铺装现场察看施工情况的区政协主席张必伦如是说。
据了解,截至今年6月,前锋区政协已累计开展老旧小区专题协商12次,督办提案27件,助力全区改造老旧小区23个,惠及居民3000余户。(本报记者 韩冬 通讯员 王勇强)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