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资讯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影视大讲堂第61期
“反思‘时间晶体’:AI视域下电影诞生130周年新观察”在京举办人民政协网北京7月21日电(记者 郭海瑾)7月16日下午,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影视大讲堂第61期“反思‘时间晶体’:AI视域下电影诞生130周年新观察”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赵卫防阐述了本期影视大讲堂的学术意义,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克、中国世界电影学会会长李倩、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单万里、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张启忠作主讲嘉宾,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研究员储双月、副研究员金燕、助理研究员刘斐参与对话。大讲堂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啸涛主持。
赵卫防介绍,从学术角度看,法国乔治·萨杜尔的《电影通史》和联邦德国乌利希·格雷戈尔的《世界电影史》,对中国的世界电影史研究具有很大的影响。前者侧重于法国电影史的书写,后者则从世界电影诞生开始,偏向于艺术电影的书写。之后又有美国大卫·波德维尔与克里斯汀·汤普森合著《世界电影史》,产生较大影响。在中国,邵牧君的《西方电影史概论》是中国研究西方电影史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之作,后有单万里著《纪录片简史》,张燕、谭政主编《世界电影史》,秦喜清翻译美国学者道格拉斯·戈梅里与荷兰学者克拉克·帕福-奥维尔顿联合编著的《世界电影史(第2版)》等,国内学者对世界电影史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
在主讲环节,胡克以喜剧电影为切口,解析了世界电影130年的历程,通过无声、有声、经典和现代喜剧的形式,分析了贯穿喜剧发展的过程。李倩从自身实践阐述了中国电影海外输出的历史和形态,并讲述了AI对电影在技术上的支持以及对电影海外输出支持的新方式。单万里回溯了世界电影诞生、发展的历程,向世界电影大师致敬。张启忠则用电影媒介性和现象学、图像研究、文本细读等方式讲述了法国动画的类型,以及法国动画的传播。
在对话环节,储双月梳理了美国历史题材电影的发展脉络、创作形态,如历史电影的真实性问题以及好莱坞历史电影创作的意识形态输出,并用新历史主义的概念分析了好莱坞历史题材电影的形态问题。金燕则用大量影片实例回顾了韩国电影的早期发展状况。刘斐以《一步之遥》为例,试图寻找解读研究电影史的新方法。
大讲堂现场与会嘉宾合影
大家表示,今年是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火车进站》,冲破了二维幕布引发人类首次的“影像震颤”。电影作为一种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