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奋斗华章·委员风采
奋斗华章·委员风采丨“坚持是有回响的”
陈菁菁在浙江海曙区龙观乡悬慈村开展“浙风十礼”公益故事会活动。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陈菁菁: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政协委员、纸飞机童书馆创始人。
上午应邀前往小学给200余名学生分享《书很美味》;下午赶赴社区给特殊人群讲解哲学故事《他们看见了一只猫》;傍晚又给周边20余户亲子家庭开展阅读分享会……这就是陈菁菁普通却饱满的一天。行程虽满,她脸上洋溢的,始终是发自内心的幸福与笃定。
这份幸福,源自四年如一日的坚持。这已经是陈菁菁带头定期开展读书分享的第4个年头。“通过分享阅读交到朋友,助人解困,是件快乐的事。”轻嗅满屋书香,她从容优雅的身影里,是对阅读事业深沉的热爱。
陈菁菁的阅读推广之路,始于家庭。她家中的藏书多达数千本,因为有两个孩子,所以书籍中绘本居多。书多了,催生了一个温暖的想法——在当地的清风社区创办“纸飞机童书馆”。
她的童书馆与众不同:为了鼓励阅读,店里的绘本没有做塑封处理,读者可以自由翻阅、静心品读,也常与这位亲切的馆主交流心得。渐渐地,童书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亲子家庭。在与顾客的交流中,陈菁菁惊喜地发现,不少人选择住在清风社区,正是因为这里有“纸飞机”。
这个发现给了陈菁菁莫大的鼓舞。“原来阅读分享真的可以影响人!”对阅读纯粹的热爱,转变成更专业的使命感,推动她向专业阅读推广人转型。
“纸飞机”不再是一个人。她组建起由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志愿者构成的“纸飞机故事妈妈团”。她和团队成员每年都会策划举办超过500场公益故事会,其中有百余场活动针对困境儿童和残障人士。
2021年,陈菁菁成为海曙区政协委员。她的公益事业有了更高的站位和更多的助力,“纸飞机”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借助政协的平台,我能链接到更多委员的资源,自己的书香公益路也能从以前的干十分力出一分效,到如今真正能干十分力出十分效。”身份的转变,也让陈菁菁开始关注更宏大的课题——全民阅读。她也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开展公益阅读和推广全龄阅读的领域。
牢记着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提出的殷切期望:“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陈菁菁也由此定下自己的履职目标——让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将工作室的公益书香事业从家庭到社区,再到社会全龄段,进行逐层拓圈递进。
在家庭圈,陈菁菁和她的团队着力推动亲子公益阅读,定期开展绘本读书分享活动,在活动中传递树牢好家风的理念;在社区圈,陈菁菁联动区政协望春委员履职小组,对辖区“翠逸园”内的残障人士上门开展阅读疗愈公益课,帮助更多特殊群体读好书、润心灵;在社会圈,陈菁菁在区政协提案委的指导下,主动聚焦“加强阅读类志愿者培养培训”“提升公共文化空间使用率”等撰写社情民意,积极围绕“‘一老一小’融合场景建设”等开展调查研究,撰写推广全龄阅读的相关提案,同时,陈菁菁还推动成立了“凌霄花”困境儿童帮扶项目,她积极链接政协委员资源,带队进山区给困境儿童们义务讲故事、送绘本,让书香浸润更多地方。
“一切都很值得。”4年履职,陈菁菁在成长,更见证着阅读带来的微光与蜕变。
一次母亲节,陈菁菁在给残障人士分享绘本并教授简易手工时,一位智力残障的学生忽然举着自己做的花认真地对她说:“我要把花送给妈妈。”那一刻,陈菁菁潸然泪下:“我能做的不多,但只要有一个人能因我而变得更好,我做的事就有意义。”
一次放暑假,陈菁菁在龙观乡后隆村开展困境儿童阅读帮扶公益活动时,关注到一个沉默胆小的女孩,不管她做什么,女孩父亲都会当众说她不行。女孩深深低下的头刺痛了陈菁菁,于是她常在活动中鼓励女孩朗读书籍中的成长故事,并赞美她的声音,渐渐地,女孩抬起了头,开始回应陈菁菁,脸上也有了笑容。
一次公益行,一位长期带着孙辈参与陈菁菁公益阅读分享的奶奶陷入困境。急需用钱之际,是陈菁菁登门了解情况,带头号召书友助力,发起书籍义卖。短短时间,两万元善款便筹集到位,直接送到奶奶手中助她解一时之困,“我从没想到,因为爱阅读书,自己能被这么多爱书人资助,摆脱困境。”事后,奶奶满怀感激地说。
然而,在阅读推广中,也曾有波折让陈菁菁感到彷徨。小书友汤米从小就在妈妈的陪伴下参与阅读分享,但随着成长叛逆期的到来,汤米却陷入网瘾,辍学在家。消息传来,一度让陈菁菁开始自我怀疑。但她没有放弃,依然坚持鼓励汤米参与阅读分享。令她欣慰的是,进入高中后,汤米实现了“逆袭”,考上心仪的教育学专业。今年,汤米妈妈特地发来微信感谢陈菁菁:“是您带给了他逆袭的能力,选择教育学,也是他想成为像您一样能帮助孩子获得成长能力的人。”
陈菁菁坚信:“坚持是有回响的,阅读是有力量的。”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有更多人因阅读而变得更好。
关注阅读的同时,作为政协委员的陈菁菁还在不断拓宽着视野。她长期关注“一老一小一残”民生服务与儿童友好型社会建设,通过深入调研,了解“一老一小一残”的阅读需求,在政协全会期间积极建言献策,已推出10余场“老小残”融合故事会以此推动代际融合与社会服务创新。今年,陈菁菁在原有服务基础上持续创新,开设“老年志愿者疗愈”活动,通过为银龄老年人搭建参与平台,激发其社会参与活力,以此持续探索全龄友好的文化服务新模式。
在陈菁菁心中,阅读是一座通往未来的桥梁。而她自己,甘愿做一位“架桥人”,“把阅读的魅力分享给更多的人,让更多人能通过阅读这座桥,走出人生风雨,走进美好彼岸。”
(记者 鲍蔓华 通讯员 刘炎昊)
编辑:实习生 李军(辅导老师: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