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统战时讯 民族宗教 非公经济 中央社院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党外知识分子 涉疆涉藏

首页>统一战线>涉疆涉藏

天津——和田:

留下带不走的教育资源

2025年07月24日 09:10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7月13日,“天津妈妈新疆娃”结亲活动组织者、第十三届天津市政协常委张秀燕刚一下飞机,早已等候在新疆和田机场里的一群“孩子”就热情地拥上来,他们手捧鲜花,亲切地呼喊着“张妈妈”。“看到他们脸上的笑、眼里的光,感觉一切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再次见到这些已毕业回疆工作的“新疆儿子”“新疆闺女”,张秀燕瞬间红了眼眶,笑容里带着母亲般的欣慰。

天津与和田,虽然相隔4000多公里,气候迥异,但多年来,“天津妈妈”和“天津教师”一直是两地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动实践,体现了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情谊,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因为“天津妈妈”的缘由,天津市政协以促进新疆班学子在津学习期间交往交流交融为重点,多次开展调研活动。调研或围绕新疆班学子在新疆区内初中班、在津高中班的教育培养、服务管理等情况,或围绕推进结亲活动扩面深化情况等,积极引导在津就读的新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天津教师”的名号下,一批天津援疆教师走进大中小学,不仅为新疆学生教授学科知识,还努力肩负起培养新疆青年教师的重任。从教案设计到课堂上的教学技巧,从科研课题申报到职称评定,从招生到毕业管理,帮助新疆本地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来自天津职业大学的耿铁军,就是一位“天津教师”。为了和田孩子的教育和就业,为了给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撒下更多希望,他已在和田职业技术学院干了5年多,身为该校副院长,他主抓招生、就业和管理工作。

“什么都好,就是风沙太大了。”耿铁军介绍,2017年开始筹建的和田职业技术学院占地940亩,是天津市教育援疆的重点项目。从无到有,需要操心的事太多了。

“孩子为嘛上职校,就是为了学一技之长好就业。咱学校要帮孩子找到适合的工作。”耿铁军一心扑在帮毕业生找好出路上,除了日常的招生和校园管理工作,只要有时间,他就顶着风沙去拜访合作企业,尤其是到天津援疆企业挖掘合作机会。“目前我们学校的就业率达到95%左右。我最高兴的事,就是听到企业夸我们学校的学生好。”

2022年底时,耿铁军为期3年的教育援疆工作本已接近尾声,但这位“天津老头”要走的消息却让学校教师和即将毕业的学生恋恋不舍。看着孩子们失落的目光,看着新建之初刚有起色的学校,2023年3月,年近55岁的耿铁军又报名了第11批天津援疆工作队。“知道我留下来了,一名学生特意跑来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当时真是感动极了。”

这些年,耿铁军了解到有的和田人一辈子没走出过新疆甚至和田,对此,他很是感慨。同时,他也想到,如果孩子们能去天津求学,那未来的路一定能走得更宽阔。耿铁军的想法得到天津职教援疆干部和天津援疆前方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于是,东西部跨区域联合培养项目——“疆生津学”启动了。2023年9月,第一批19名和田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来到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今年6月,学生们顺利毕业,其中16人决定在津发展,实现了100%就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天津市“输血”“造血”并重的教育援疆,不仅让孩子们能在家门口上好学,更培养出一批批懂技术、爱家乡、能奋斗的本土人才。“目前,和田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已经从最初的5个增至23个,在校生达5000多人,今年,1693名学生已经顺利毕业。”耿铁军自豪地说,现在学校招生扩展到了13个省份,未来的教育援疆目标是:不仅让和田的学生能够走出去,也要把兄弟省份的人才招进来,让和田职业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记者 张原 李宁馨)

编辑:实习生 李军(辅导老师: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