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听民声 纳民意 搭起党群“连心桥”
——云南昆明市政协打造“社情民意直通车”特色工作品牌小记
入夏以来,云南省昆明市政协社情民意工作持续升温,社区“同心”信箱旁常有居民投递建议,线上“码上反映”专区的数据也在不断更新。社情民意工作是政协履职的重要一环,一头系着百姓冷暖,一头连着城市发展。昆明市政协打造履职品牌,以机制为基、以效率为要、以实效为尺,让社情民意从“精准收集”到“快速传递”再到“有效转化”的全链条发力。
要让社情民意真正有分量,精准是前提。昆明市政协首先在机制建设上破题,通过三大机制筑牢信息质量根基。一方面,建立健全信息选题指导机制,聚焦党和政府关心关注、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社会热点难点焦点和统战政协工作重要情况4方面19个方向,定期形成选题指导目录,引导报送单位和委员精准发力。征集到的信息“近民生、亲时政、靠专业”,既紧盯老百姓街头巷尾热议的事,又围绕政策执行和重点工作建言,更邀请专家学者针对专业问题拿出对症“金点子”。另一方面,强化学习培训机制,将社情民意工作纳入委员学习内容,加强业务培训,全面提升信息采集、审编、报送能力。此外,健全信息汇集审核、筛选编辑等9项机制,严把政治关和质量关,确保每篇信息既接“地气”又含“干货”,建议兼具前瞻性与实操性。
社情民意贵在及时,昆明市政协通过构建多元网络、简化流程,让民意传递“不拖延”。在报送主体上,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专委会基础作用、党派团体生力军作用、县(市、区)政协支撑作用和特约信息员骨干作用,将信息反映情况纳入委员履职档案和年度考评。在报送渠道上,线下在乡镇(街道)、社区设14个直报点,聘请41位特约信息员,织就覆盖广泛的联动网络;线上依托“数字政协”平台开通“码上反映”专区,二维码遍布协商现场等场所,实现民情“一键提交”。在报送效率上,严格执行“信息不过夜”快审机制,从收集、整理到报送、反馈全程加速。
社情民意的价值,最终落在解决问题的实效上。2024年,昆明市政协围绕口岸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编发相关《社情民意》63期;创新推出的《“三个听取”专刊》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精准参考,获市领导高度重视;73期民生类信息中,84%得到批示回应。为推动落地,昆明市政协建立跟踪反馈“小雷达”,协调督查部门督办,还邀请信息反映者参与办理过程。从规范“住改商”扰民管理,到应对农资涨价稳农民收益,一批群众关心的难题通过社情民意推动解决,让“纸上建议”变成“落地实事”。
925篇民情记录、184期《社情民意》专刊、148次市领导批示——这组跃动的数字背后,是2024年昆明市政协社情民意“直通车”跑出的加速度。如今,昆明市政协社情民意“直通车”正以更精准的选题、更高效的流转、更扎实的转化,架起连接群众与党委政府的“连心桥”,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民生温度与智慧动能。(通讯员 吕金平 徐宁 起嘉妍)
编辑:实习生 徐晓会(辅导老师: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