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访谈 地方政协 正商量 提案摘编

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重庆市政协:教育资源配置要随人口结构变

2025年07月25日 09:27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统筹资源分配、盘活存量教育资源”“健全教师动态流动机制”“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教育投入机制”……近日,在重庆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召开的调研座谈会上,委员、专家围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建言献策。

当前,重庆市人口结构呈现出老龄化、少子化,城乡人口增减分化、流动人口规模扩大等趋势性特征,深刻影响了教育的供需关系和布局调整。“这需要前瞻研判教育需求变化,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顺应人口结构变化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市政协教科卫体委有关负责人说。

为助力科学编制重庆市“十五五”规划,今年5月以来,市政协教科卫体委调研组聚焦“建立统筹全市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与人口总量、结构、分布变化动态相适应的机制”课题,深入部分区县中小学开展专题调研。

在合川区新华小学、育才学校,委员们详细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师资建设、招生工作等情况,重点围绕合川区受教育人口数量变化和应对策略展开讨论;在南川区大观小学、区第三中学,委员们实地考察学校办学条件、师资结构、课程设置,还走进金佛山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调研科普课程开发、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委员们建议,科学精准研判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动态优化学校布局和师资配备,建立更加合理高效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确保教育资源供给与人口变化相匹配。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是破解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根本途径。”调研组认为,学龄人口峰谷变化和城乡流动趋势,对因地制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要求,也为重构城乡教育结构、重建教育保障机制、重塑教学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针对因生源变化导致的学位供需矛盾、师资配置矛盾、教育投入配比亟待优化等问题,调研组提出了系列意见建议。

随着人口结构变化,主城都市区学位供给紧张,部分热点区域面临入学难、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现象,而渝东北、渝东南地区则因学生流出较多,乡镇学校学位利用率不高,出现“有学位无学生”现象。调研组建议,分类施策,优化城镇义务教育学位配置,创新城乡义务教育协同发展,贯通衔接各学段教育资源。

具体而言,针对人口流入趋势显著的中心城区,构建全方位、动态化的学位供给调整体系,依托区域内优质中小学,实施“一校一案”精准扩容策略;实施“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推动主城都市区与渝东北、渝东南各区县实施“一对一”帮扶并引导规范跨区域集团化办学,建设“巴渝云校”,实施“新领雁工程”,推进城乡学校资源共享。

为解决乡村地区和偏远学校师资短缺、学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研组还提出,建立区域“走教制”服务网络,以区县为单位,组织城区优秀教师、短缺学科教师到乡村学校或师资薄弱学校“走教”;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远程“走教”,实现优质师资资源共享,提高乡村地区和偏远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凌云)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