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访谈 地方政协 正商量 提案摘编

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让“焦虑家长”成为“情绪管理大师”

——陕西安康镇坪县政协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

2025年07月25日 10:42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核心阅读

“专家讲座听了不少,可看到孩子玩手机,火就上来了!”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痛点,镇坪县政协既是监督者,又是志愿者,立足政协工作特点,创新构建了“心理教练﹢委员志愿者﹢长效跟踪”三位一体的志愿服务模式。

一年前的某一天,庞女士攥着儿子小宇撕碎的试卷,声音哽咽地推开了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政协委员、青少年心理健康志愿者罗延青办公室的门。“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管他了……”这句充满无力感的倾诉,是当下中国家庭教育焦虑的缩影,也折射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现实。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加速变革发展的当下,中小学生因心理问题导致的厌学、自残甚至极端事件时有发生,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课题。

面对这一时代考题,镇坪县政协将履职触角延伸一线。委员们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家庭作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专题调研中,调研组深入全县中小学调研座谈,“很多家长能背出教育理论,一遇到孩子叛逆就束手无策。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单亲家庭沟通障碍等问题,传统说教式教育往往‘水土不服’。”县政协委员胡梦玲翻着厚厚的调研笔记说道。

“专家讲座听了不少,可看到孩子玩手机,火就上来了!”一位初二学生母亲的心声,道出许多家庭的无奈。这个痛点,也成为镇坪县政协履职破题的起点。他们将“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列为重点“协商﹢监督”课题。

如何让专业心理服务真正“落地生根”?镇坪县政协迅速行动:组织在当地的市政协委员在市政协会议上发声,争取上级支持;组织委员深度调研,倾听家长、学生、教师心声;召开专题协商会,12名委员联名提交调研报告。

共识迅速转化为行动力。针对专业师资短缺的瓶颈,县政协创新提出锻造“两支队伍”:以校长、班主任和教师为主体组建“主力军”,以政协委员及社会爱心人士为骨干打造“志愿军”。联合县委宣传部等11个部门出台《关于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志愿服务工作的通知》及倡议书,构建起多部门协同机制。

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痛点,县政协既是监督者,又是志愿者,立足政协工作特点,创新构建了“心理教练﹢委员志愿者﹢长效跟踪”三位一体的志愿服务模式。

经过多方考察,组建了由12名取得证书的专业心理教练和40名政协委员志愿者构成的核心服务力量,通过“走出去”学习、“请进来”培训、每周心理健康服务沙龙等持续赋能。开创“三个一”工作法:每周一次小组辅导、每月一次邀约走访、每季度一次效果评估,确保服务常态化、精准化。

成效在悄然转变中“绽放”。一年前焦虑无助的庞女士,如今在县政协委员、心理教练罗延青的辅导下,学会了情绪管理,能从容安心陪伴孩子学习。她的故事并非孤例,曾经面对孩子格外暴躁的罗女士,接受心理教练辅导后深受触动,自费外出学习,完成从“焦虑家长”到“助人志愿者”的转变。

为确保创新实践的可持续性和可推广性,在县政协的助推下,县委、县政府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程,制定《心理教练服务规范》,开发“家庭教育”读书活动;团委、妇联深耕社区家长课堂,延伸服务触角;民政局为困境儿童建立“一对一关爱档案”,实现精准帮扶;政协办同民政局联合建立“离婚冷静期情绪疏导志愿服务工作室”,为更多的青少年在健全家庭成长方面尽绵薄之力。

“当政协履职的‘金点子’化作家长的‘心法子’,辅助家庭教育‘最后一公里’真正打通。”县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县政协将持续组建更专业、覆盖更广的心理教练团队;协商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政策、资源、实践上全方位融合,筑牢守护祖国未来的心灵“防火墙”。(通讯员 付东 何丹 本报记者 路强)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