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访谈 地方政协 正商量 提案摘编

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让孩子在家门口享有充满希望的起点 ——四川自贡市政协助推基础教育提质

2025年07月25日 15:44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教育,一头承载着家庭的希望,一头关系着国家的未来。近日,四川省自贡市政协教育界委员们,带着对“上好学”“近入学”这一重大民生课题的深切关注,走进自流井区檀木林幼儿园和大安区嘉祥外国语学校等,实地感受教育资源布局的脉动,为应对人口变化、科学配置资源集智聚力。

在檀木林幼儿园,委员们仔细询问了学位供给、班额大小和普惠托育开展情况。园长介绍道:“我们努力挖潜,但幼儿园空间有限,面对部分家长们的入学热情,我们也爱莫能助。”这份坦诚,让委员们切身感受到城区优质学前资源的“热度”。而委员们在高新区看到的数据更让这一“热度”具象化——作为人口集中的中心城区,仅汇东和绿盛两个南湖校区,学位缺口就高达2000个,导致部分“有房无户”的孩子无法就近入学。“校点分布与人口居住区不匹配”“南湖片区学位持续紧张”等问题,化作了眼前真切的压力。

实地调研的“热乎”感受,迅速转化为协商座谈会的热烈讨论。

“南湖片区缺的不是总学位,是布局合理的学位!”李大文委员指着高新区报告中“汇东饱和、板仓过剩、南湖紧张”的数据分析道,“要加快规划学校落地,不能让孩子为学位‘长途跋涉’。”

“人口在流动,资源也要跟着动。”杨奕委员翻看着自流井区“撤并小规模校点、盘活闲置资源”的经验和市教体局“构建学龄人口地图AI平台”的规划建议道:用好大数据预警,动态调整布局,别让新小区变“入学难区”,也别让乡村校舍空置浪费。

针对调研中普遍反映的“城挤乡空”、师资结构性矛盾、普职融通难题,委员们纷纷支招:依托省“网链计划”和资源调配窗口期推动优质师资流动和资源共享;落实市教体局“寄宿制学校提质”“小规模学校振兴”工程,保障不同区域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深刻领会“成人比成才重要”的育人理念,将五育并举落到实处。

“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有充满希望的起点。”走出会场,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协商不仅是政协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生动实践,更通过扎实的调研和务实的建言,为党委政府破解“就近入学”难题、构建与人口变动相协调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我们履职的重要方向。”市政协主席王猛介绍,近三年来,自贡市政协五度聚焦教育领域,“提办督评”全流程发力:2022年《关于加强校长队伍建设的建议》催生“名校长工作室”;2023年基础教育改革调研促成农村学校信息化改造提速;今年青少年科创监督推动全市中小学举办50场科学家进校园宣讲活动,成功创建2所全国首批科学教育实验校。市政协还将持续紧盯教育资源配置这一“硬骨头”开展调研、协商,提出更多精准、可操作的建议,推动优质资源“扩面”与薄弱环节“提升”,助力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记者 韩冬 通讯员 王慧玲张壮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