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厦门市政协委员: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是民之所向、民之所盼,是美好生活的底色,是厦门市践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努力方向。数据显示,过去10年间,厦门建成中小学幼儿园项目526个、新增学位数45万个,基础教育从“有学上”走向“上好学”的新阶段。聚焦优质教育均衡问题,厦门市政协委员们将自己的“所长”与教育发展的“所需”相结合,持续建言献策。
“目前岛外区属校面临信息化程度较薄弱,师资建设有待加强,区属高中边缘化、办学特色不突出等问题。”市政协委员郑安安针对厦门城乡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建议,深化岛外区属校的评价改革,建立横向纵向相结合,重过程、重发展的评价方案,鼓励办学模式创新;实施全市统一的教育公共服务政策;加强区信息中心建设与区属校信息化水平;按国家标准提高教师培训经费,提升业务水平,放宽中层与校级干部任用选拔的年龄限制;贯彻“就近入学,划片招生”原则。
“普通高中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本质上是教育公平的需要。”长期在教育一线工作的市政协委员、民盟厦门市委会副主委陈希梅建议,针对体育、美育特色学校,创新育人制度,落实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自主权,自主设定招生标准,允许开放招生范畴、跨片区招生;支持特色高中与企业、社区、高等学校等开展联合育人,通过家校社三位一体,参与高中特色课程、特色项目的开发和推广。
“教育数字化转型能打破优秀教师资源共享壁垒,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生,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注入动力。”市政协委员、民进厦门市委会副主委叶瑞碧提出,当前厦门学校数字化系统多由各区、各校自行建设,难以形成优化集约、安全可靠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且区域资源数据衔接不畅。建议建设全市统一标准的数字化环境,促进办学条件均衡;构建“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供全市免费使用,推动各级平台一键登录应用,对接省市国家平台,弥补岛外资源数据不足;以数字资源应用助推课堂改革,建立资源数据共建共享机制,引导教师参与深化教学改革,重点推动农村学校数字资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让农村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岛外的同安、翔安区教育底子薄,发展速度距离老百姓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厦门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已指导两个区制定质量提升三年攻坚计划,补齐岛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短板。同时,厦门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教育局编制《厦门市教育设施(普高中职)2026—2030年度实施规划》,根据人口规模和人口分布,推动19个新建和学段贯通的普通高中项目加快建设,提高普通高中录取比例。“十五五”期间将推动建成学校项目100个,新增学位10万个,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接受更好教育和更加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期盼。(本报记者 照宁)
编辑:实习生 徐晓会(辅导老师: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