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产业动态 发明·创新 探索·发现 科学麻辣烫 科技人物 专家讲坛 新基建 院士知播

首页>科技>资讯

大脑“补营养”有了新突破!我国科学家解锁磷脂酰丝氨酸绿色合成术

2025年07月28日 08:48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7月28日电(赵浩言 记者 高志民)你是否在为学习时记不住知识点而烦恼?是否担心家中老人的记忆力衰退?有一种神奇的物质——磷脂酰丝氨酸,或许能帮上忙。最近,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联合天津科技大学,在磷脂酰丝氨酸的酶法合成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人们获取这种珍贵物质带来了更高效、绿色的新途径。

磷脂酰丝氨酸,听起来复杂,却是人们身体里不可或缺的“健康卫士”,尤其对大脑而言,它可是大脑细胞的关键“建筑材料”,是细胞膜的重要活性成分,能让大脑细胞保持良好的柔韧性和正常功能。而且,它还是大脑认知功能的“助推器”,能有效提升记忆力、修复大脑损伤。对于老年人常见的阿尔茨海默病,磷脂酰丝氨酸也能改善症状,帮助患者缓解病情。同时,它还能调节情绪,让人们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是营养补充剂、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中的“明星成分”。

目前,磷脂酰丝氨酸的制备主要有直接提取和酶法合成两种方法。直接提取就像是在“大海捞针”,原料来源单一,大多依赖特定的植物或动物组织,而且提取过程中需要大量使用溶剂,分离步骤繁琐,就像从一堆杂物中找出一颗小小的珍珠,不仅麻烦,还存在较高的生物风险,比如可能引入有害物质,影响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酶法合成虽然听起来更先进,但也有自己的“短板”。它以天然磷脂为原料,反应条件温和,就像一位温柔的工匠在精心制作一件艺术品,绿色又可控。然而,反应体系中的游离酶就像一个个“小调皮”,稳定性差,容易失活,在反应过程中常常“罢工”,这就大大制约了其大规模的产业发展,难以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科研团队展开了艰苦的探索。最终,科学家们创制出了活性高、专一性强的固定化磷脂酶。这就好比给酶穿上了一层“铠甲”,让它们变得更加稳定和强大,不再轻易“罢工”。基于这种固定化磷脂酶,团队又构建了皮克林界面生物催化体系。这个体系就像一个高效的“生产工厂”,该体系在20分钟内即可实现93.8%的转化率,每升反应体系中磷脂酰丝氨酸含量达40克,催化效率为目前报道的最高水平,为功能磷脂的高效生物合成提供了一种绿色、可持续新方法。

这一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不仅对功能食品和药物领域高附加值磷脂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意义重大,也为每个人的健康带来了新的希望。这次磷脂酰丝氨酸绿色合成新方法的创制,就是科研人员为人们带来的一份珍贵礼物 。

编辑: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