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沈阳市沈河区政协建言城市防汛:为韧性城市建设注入新动能
本报讯(记者 王金晶)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列为城市工作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之一,明确提出要“强化城市自然灾害防治,统筹城市防洪体系和内涝治理”。
目前,沈阳市已进入汛期,全市“统一指挥、部门联动、科学高效、平战结合”的全链条应对体系正在发挥作用。在位于沈阳市中心区域的沈河区,区政协聚焦防汛减灾工作多维发力;区政协委员闻“汛”而动,响应党委、政府号召,履职担当、建言献策。
今年4月和5月的几场降雨引发了委员们对个别地段城市积水的关注。东陵街道新居街和东安路交会处、紧邻一家幼儿园的大门,是导致居民出行难的积水多发区域。委员们多次到场观测积水情况,走访附近居民,查看排水设施运行状态。通过调研掌握一手资料后,围绕“加快推动解决积水顽疾”的协商座谈会在街道召开。
会上,田东生、臧万斌委员介绍了前期分组现场实地调研情况,提出积水问题属实亟待解决刻不容缓;单洪嫣、聂伶俐委员建议,现场施工需要精细规划,尽量减少对现有路面和地砖破坏,以最小成本解决大问题;王玉伟、吴昊烨委员希望相关部门尽快筹措落实及早开工……
经过相关部门的协同努力,幼儿园门前积水点位改造已在6月初完成,为师生家长们送上了一份暖心的“儿童节”贺礼。经过近期几次降雨考验后,已经确认排水设施功能正常、状态良好。“现在雨后积水少、退水快,接送孩子、出行办事都更方便,也更安心了。”周边居民赞不绝口。
系统治理需要向“一类事”延伸。委员们持续建言献策,希望社区网格员加强日常基础设施排查,落实“一点一策”改造老旧管网,通过协商议事,践行“两邻”理念,以政协之力助力“治愈”城市“痛点”。
今年年初,区政协将“提升沈河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列入重点协商计划,组织委员深入基层调研,并于7月4日召开专题协商会。基于调研中发现的基层应急队伍均为兼职、专业救援能力不足、应急物资储备量有待提升等问题,提出“强化实战能力,建立社区预警避险、街道人员转移、区级指挥调度三层级演练体系,开展‘双盲演练’检验响应能力”“补足物资缺口,通过企业代储、协议储备等方式扩容物资,确保灾时‘调得出、送得到’”“深化群防群治,推广‘吹哨人’制度,发动志愿者参与防汛巡查,健全脆弱人群‘一对一帮扶’机制”等建议。
专题调研报告更是从4个方面分析制约沈河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面提升的问题,提出8条具体对策建议,报告得到区委书记的批示。
韧性城市建设既要硬件扎实,也要人文关怀。沈河区政协主席丛雪枫表示,将以“商”破题、以“协”成事,持续为韧性城市建设注入新动能,区政协履职为民时刻“在路上”。
编辑:实习生 徐晓会(辅导老师: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