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协委员“化身”防汛宣传员——
将安全防护延伸到家家户户“戴委员,又来巡河啦?只要一变天准能看见您!”近日,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龙洞河舞阳坝段,栖凤社区“民间河长”黄林热情地和正在巡河的州政协委员戴绍雄打招呼。每年雨季,巡河成为戴绍雄雷打不动的“必修课”,他和社区工作人员一道仔细查看河堤稳固性,提醒沿岸居民搬离低洼处物品,检查排水口是否通畅,脚步遍布龙洞河两岸的每一个角落。
这样的场景在恩施州并非个例。恩施州政协充分发挥政协委员联系广的优势,将防汛宣传融入日常走访。从社区广场的宣传栏到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委员们已“化身”为防汛宣传员。
在庆阳坝村,州政协驻村工作队队长、州政协人口资源环境专委会专职副主任宋涛的大伞也成了老街河边的标志物。“近期雨水多,茶田沟渠一定要提前疏通!”“河水上涨,孩子们放假了一定不能擅自下河游泳!”“老旧房屋要随时排查隐患!”他沿着河岸边走边记,遇到村民就反复叮嘱。村里的广播里,汛期防范知识循环播报;村民微信群里,预警信息和避险指南实时更新。从河道沟渠到山体坡地,从房屋排查到茶园防护,政协工作队的细致排查与精准指导,像一张细密的网,将安全防护延伸到家家户户。
恩施州地处武陵山区,多喀斯特地貌,每到雨季,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隐患大,加之境内清江河、娄水河、酉水河等流域均穿城而过,一旦遭遇强降雨更容易形成城市内涝,防汛难度大。“防汛必须把功夫下在平时。”这是州政协委员们的共识。去年10月,州政协九届十二次常委会会议聚焦小流域综合治理,委员们带着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直奔会场:喀斯特地区渗漏严重,小型水库蓄水能力需提升;偏远山村预警设备不足,要补上监测短板……一份份调研报告、一条条社情民意信息,最终转化为政府部门的具体举措:一批地质灾害点安装上智能监测设备,数百名村级防汛员接受专业培训,有效筑牢防汛安全防线。
6月18日至19日,宣恩县遭遇强降雨,多个乡镇发生洪涝灾害。州政协主席吴建清第一时间深入宣恩县受灾最严重的沙道沟镇,查看灾后救援和重建情况,与镇村干部探讨“汛期排查—险情处置—灾后恢复”的闭环机制,为基层精准防汛“把脉”。
7月1日凌晨3点,咸丰县特大暴雨让宣恩县桐子营水库水位迅速越过警戒线,洪峰直逼宣恩县城。宣恩县政协委员、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股负责人姚成在风雨交加中来到桐子营水库,通过手机与下游水库调度员紧密协作,果断发出“预泄!”“拦洪!”“错峰!”一道道精准指令。经过一系列科学调度,入库洪峰被成功“削峰”,1292立方米/秒的凶猛洪峰被削减至1207立方米/秒出库,为宣恩县城争取到4小时的宝贵缓冲时间,城区得以顺利抢筑防线、转移群众,洪峰最终擦着河堤仅超警戒0.93米安全通过。
在恩施州,广大政协委员正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政协力量嵌入防汛救灾的每一个环节,助力守护一方平安。(通讯员 白曼玉 张丽丽 本报记者 毛丽萍)
编辑:实习生 徐晓会(辅导老师: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