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资讯 法治时评 法治人物 法律速递 盈科说法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

首页>法治>资讯

用爱与智慧编织 “回归路”——四部门联合发布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典型案例背后的故事

2025年07月28日 17:38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7月28日电(赵浩言 记者 高志民)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第四批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典型案例。这6起案例背后,是一个个涉罪未成年人在“检、社、家”等多方合力下,走出歧途、重归正途的动人故事,更是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生动体现。

从网瘾少年到大学生的蜕变

16岁的陆某宇曾是一个让父母头疼的网瘾少年,为了购买游戏装备,他在2023年7月至11月间先后六次“拉车门”盗窃,窃得财物价值7700余元。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此案时发现,陆某宇的父亲忙于经商,每月与他交流时间不足3小时,母亲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家庭关爱严重缺失,这让他在虚拟世界中寻求慰藉。

针对这种情况,检察机关联合妇联、关工委组成家庭教育指导团队,打响了一场“戒网瘾”攻坚战。团队先分析陆某宇的网络行为数据,发现他常在深夜玩游戏且高额充值。于是指导其父母从约束上网时间和充值金额入手,还及时推送警示信息。经过努力,陆某宇日均游戏时长从8小时降至1小时。

不仅如此,团队还引导家长与陆某宇共同制定家庭网络使用规则,要求家长也约束自身用网行为,鼓励陆某宇通过运动、学习换取上网时间。同时,安排父母学习“正面管教”课程,组织家庭参加义务服务等活动,修复亲子关系。如今,陆某宇已考入某大学信息工程专业,实现了大学梦。

岳麓区人民检察院还联合教育部门推出《家庭网络使用公约》模板,与多家单位会签相关方案,开展多场讲座和咨询服务,覆盖10万余户家庭,2024年该区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同比下降34.7%。

跨国接力,唤醒缺位的监护

在赵某某、张某某等人非法拘禁案中,17岁的赵某某父亲常年在国外工作,母亲家庭教育参与度低,父母对其管教乏力。案发后,父亲甚至萌生放弃的想法,且存在跨国交流的困难。

帮教团队没有退缩,充分利用网络途径开展指导,定期专题辅导交流,提供自主学习资料,帮助赵父认识法定义务,理解青春期孩子心理,提升亲子沟通能力。同时,强化赵母的教育意识和能力,安排她参加亲子沟通技巧实训,建立“亲子动态日志”,定期向赵父推送孩子状况。最终,赵父回国陪伴赵某某完成帮教矫治。

该案中,张某某曾擅自离开居住地,其父母未认识到严重性。检察机关责令张某某返回并延长考验期,组织训诫会,增加探访频次,强化家长监护责任教育。九个月后,张某某父母监护意识和能力明显提升,张某某顺利通过监督考察。

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检察院还联合相关单位建立未成年人综合教育矫治基地,为40余名罪错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提供服务,实现帮教矫治与督促监护协同推进。

重组家庭里的 “爱之桥梁”

14岁的郑某某在KTV因误会用刀刺伤朋友,其成长于离异重组家庭,母亲忙于照顾年幼子女疏于关心,继父因身份顾虑不敢管教,导致他混迹社会沾染不良习气。

都江堰市人民检察院向郑某某母亲、继父制发督促监护令,联合妇联、关工委开展指导。针对继父“不敢管”,安排继亲沟通教育课程;针对母子关系紧张,引导母亲关注郑某某情感需求。在多方努力下,郑某某父母态度转变,家庭关系改善。

案件判决后,检察机关将指导工作延续至刑罚执行期间,协调亲情通话、会见,驻监检察官对郑某某进行心理辅导。目前,郑某某在未管所认真学习,接受技能培训,行为习惯得到矫治。

都江堰市人民检察院还会同相关部门发布家庭教育五年规划,建成5个指导中心,组建讲师团,参与指导17人次,推动重组家庭更好地关爱教育子女。

多方协作,为失管少年点亮希望

17岁的陆某强在学校计算机教室盗走手机,其父母离异、家庭失管,还存在偷拿长辈财物、旷课等不良行为。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检察院与公安分局联动,公安机关侦查时就开展基本监护能力培训,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后,检察机关继续委托同一团队接续指导。

松江区人民检察院与多家单位共建工作机制,依托社区建立多个指导中心和站点,通过 “家庭会议平台”“守护联盟平台” 等促进沟通、链接资源、跟踪问效。同时,创新 “案件化办理” 模式,规范工作环节和责任。2024年,上海市检察院以松江等区为试点,培育创新项目,与市妇联会签意见,建立覆盖全市的指导体系。最终,陆某强顺利通过考察,考入大专院校。

案例库建设,让指导更精准高效

16岁的潘某某多次伙同他人盗窃,其父母常年外出务工,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监护缺位和教育不当是其犯罪的重要原因。

永安市人民检察院依托“春蕾幸福家”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开展工作。针对监护缺位,制发督促监护令,指导建立“云端监护计划”,创设“亲子活动家庭日”;针对教育方式不当,开展“非暴力沟通 21 天训练”。三个月后,潘某某家庭关系改善。

刑罚执行结束后,检察机关会同相关部门指导潘某某制定职业规划,对接餐饮行业协会为其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目前潘某某已在饭店就业。

永安市相关部门还提炼经验,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案例库,形成 “四维问题清单” 和方案库,为类案指导提供参考。

分层分类,为迷途少年 “量身导航”

叶某、徐某等19名未成年人因琐事纠纷聚众斗殴,其中15人为低风险,家庭监护总体稳定但管教不足;4人为中风险,监护教育缺位。

鹰潭市月湖区人民检察院与相关单位联合制定实施意见,委托专家评估,组成团队分层分类指导。对低风险家庭,重点开展法治和风险教育;对中风险家庭,“一对一” 制定方案。

王某父亲曾入狱,母亲文化水平不高,指导团队将其兄长纳入指导;黄某 10 岁前不在父母身边,团队安排家庭活动重塑亲子关系;徐某父母将其违纪归咎于年纪小,团队引导其重视;叶某父母只看重成绩,团队引导其尊重孩子兴趣。

半年后,涉案家庭监护和教育状况改善,王某在酒店工作,黄某学习汽修,徐某在理发店就业,叶某回归学校。

这些案例只是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缩影。最高检未成年人检察厅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强化协作配合,保障指导工作的稳定性和长效性,让更多迷途少年在家庭、社会、司法的关爱下,重回人生正轨。

编辑:钱子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