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十年“肠梗阻”今朝得畅通
——四川射洪市政协集思广益助力破题基层治理
核心阅读
为打通四川省射洪市平安街道花果山片区前后门连接线的“堵点”,射洪市政协多次开展蹲点调研、联席研判。政协委员们从解读法规、解决施工问题、收集群众诉求三方面入手助推,促成了打通“堵点”的共识。
7月21日早上8点,家住四川省射洪市平安街道花果山片区的张霞开着汽车从容地驶上了新拓宽的道路,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焦虑——这条困扰片区居民长达10年的“肠梗阻”路段终于完成改造,通行宽度从不足2米一举拓宽至8米,惠及辖区3万余名居民。“以前出门要绕三条街,现在走哪儿都方便了!”张霞高兴地说。
“这条路的历史甚至比我们小区还老。”谈起曾经的堵心路段,居民们感慨万分:由于附近几个楼盘修建时存在历史权属纠纷,这条连接花果山片区前后门的必经之路最窄处还不足2米,不仅影响居民日常出行,更让应急救援“寸步难行”。
为破解这一民生痛点,今年4月10日,在多次蹲点调研、联席研判的基础上,部分市政协委员和政协智库成员、居民代表、市镇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等30余人围坐在一起,就花果山片区前后门连接线“堵点”拓通事宜召开协商议事会。
针对“堵点”拓通涉及的历史合同、土地权属等问题,从事法律行业的多名市政协委员组团“会诊”——聚焦涉及的历史合同、土地权属文件,“梳理出权属关系,并针对补偿标准争议给出政策法规适用方案,通过‘一对一普法﹢集中解读’向群众释明法律边界。”……委员们的建议专业且富有操作性,让参会各方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曙光。
针对施工方提出的具体困难,委员们也给出了“构建‘堵点区域三维信息模型’,针对拆除对象、拆除边界、拆除进度等精准画像,为分类施策提供数据支撑”的建议。还有委员提醒:拆除实施时,运用无人机航拍、执法记录仪等电子信息化手段监测进度,存证协商记录、跟踪拆违流程,实现全程可追溯、进度可视化。
围绕畅通民意诉求,委员们还开出了一系列“药方”:搭建“线上﹢线下”民意收集平台,并将群众合理诉求纳入工作组专项台账,形成“诉求收集—方案调整—成效反馈”闭环;建立以党员为核心的调解监督小组,参与政策宣传、项目监督,疏导抵触情绪。
通过深入协商,会议达成了以“法律﹢技术﹢群众”三维联动模式打通“堵点”的共识,为道路改造工程顺利启动奠定了基础。
改造工程启动后,委员们满怀热忱地积极参与其中。
市政协委员许佳富介绍,为推动工程顺利实施,他联合多名律师就前期合同、协议等文件及时开展了法律合规性审查,根据现行政策研究给出了合理的补偿方案建议。还开展了5次普法宣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释明法律边界。
“我们用无人机航拍了10多次,连哪栋房子占了多少公共空间都精确到厘米。”市政协委员、自规局土地统征储备中心主任勾小东展示了他采集的三维信息模型——他运用AI算法分析矛盾焦点,让解决方案更有针对性。
在委员们的助力下,从协商会召开到违建拆除仅用18天时间;拆除清障和道路平整工作仅用半天。同时,委员们还收集居民群众意见15条,召开协调会3场,8条建议被当场采纳。
“通过这次‘小微协商’的成功实践,让我们看到了以政协协商服务基层治理的优势和活力。”市政协副主席蒲俊表示,射洪市政协将积极践行人民政协为人民的理念,把群众“心上的事”当成“上心的事”,全力以赴,为群众排忧解难。充分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以协商成效赋能“洪声议事”品牌,推动基层治理效能与群众满意度双提升。
(记者 韩冬 通讯员 傅皓 杨孟桤)
编辑:实习生 李军(辅导老师: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