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陕西两市政协助力防汛工作——
夯实“物防﹢技防﹢人防”应急体系随着主汛期脚步临近,近日,陕西省商洛、渭南两市政协分别提交社情民意信息,围绕防汛减灾关键环节,精准建言献策,提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硬核”建议,为筑牢安全堤坝贡献政协智慧。
商洛市政协的建言直指“旱涝急转”和“小雨大灾”的潜在巨大威胁。其分析指出,干旱会导致土壤颗粒连接强度降低,形成硬壳层。实验表明,干燥土壤吸收水分的速度比湿润土壤慢10倍以上,这就造成强降雨时,雨水无法快速下渗。为此,要高度警惕局部短时强降雨和旱涝急转引发的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同时,“小雨大灾”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持续少雨导致大气能量积存,稍有扰动极易出现强对流天气和集中短时强降雨,而这类降雨常在夜间突袭,叠加人员困倦、防守松懈等因素,极易造成重大损失。
此外,商洛市政协还提出两大重点防范领域,即保障“道路安全”和“涉水景区”。涉及道路安全区域,尤其是乡镇道路易滑坡、落石地区要预警到位,一旦出现异常极端天气,道路交通部门原则上先管制,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再通行。加强旅游景区和度假游客的安全管控,根据雨水情趋势果断采取“关、限、停”等管控措施,杜绝游客在山溪沟和危险区露营野游,确保游客等相关人员安全。
渭南市政协着眼于构建更坚实、高效的防汛抗旱保障网,提出要夯实“物防﹢技防﹢人防”应急体系。渭南市政协建议,要健全物资保障体系,科学制定物资储备标准,按区域风险等级足额配备防汛抗旱物资,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定期检查维护,确保物资处于可用状态;探索建立区域物资储备共享机制,提升应急物资使用效能。并且实施水利设施提质工程,定期组织开展河道清淤疏浚专项行动,系统整治行洪不畅河段;加快病险堤坝除险加固进度,消除结构性安全隐患;推进排水管网升级改造,扩大管网覆盖范围,提高排水能力,切实解决内涝顽疾。
“还要强化应急响应能力建设,夯实基层责任与专业力量。”渭南市政协建议,要完善多渠道预警发布体系,整合广播、微信、新媒体等传播手段,建立分级分类预警机制,确保信息精准快速传递。常态化开展防汛抗旱实战演练,邀请专业机构指导,重点加强偏远乡村、学校等重点区域演练,提升群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充实基层防汛抗旱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完善巡查值守、隐患排查制度,并按照制度严格落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记者 路强)
编辑:实习生 李军(辅导老师: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