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产业动态 发明·创新 探索·发现 科学麻辣烫 科技人物 专家讲坛 新基建 院士知播

首页>科技>资讯

活跃开源开发者数量全球领先

我国成为开源生态重要贡献者、推动者

2025年07月29日 09:38  |  作者:王硕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7月29日电(记者 王硕)记者从近日举办的2025开放原子开源生态大会上获悉,我国开源生态发展迅速,创新活力和发展动能正在加速释放。《中国开源发展深度报告 (2024)》(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开源贡献总量首次突破7亿次,美国、印度和中国位居全球开源贡献量前三名。中国活跃开源开发者数量全球领先,2024年达到227.29万人。

开源,即开放源代码,指在遵守许可协议的前提下,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修改甚至再发布软件源代码。这一孕育于软件,以开放、协作、共享为核心的新型协作方式,正在数字经济时代日益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国际合作与文化繁荣的重要引擎。

一个耳熟能详的事例是:20多年前,一个用于数码相机的操作系统诞生,并没有引起苹果、微软等巨头的注意。但这个移动设备平台在吸引全球开发者参与后,如今已在全球移动操作系统市场份额里占据约70%的市场份额,这就是“安卓”。如今,全球97%的软件开发者和99%的企业使用开源软件,70%以上的新立项软件项目采用开源模式。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开源体系建设。国家软件发展战略和“十四五”规划纲要均对开源作出重要部署,“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发展”。

以操作系统领域为例,《报告》显示,开源鸿蒙、开源欧拉、openKylin、OpenAnolis 和 OpenCloudOS 等五大国产开源操作系统在2024年均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与显著生态发展。其中,开源鸿蒙项目吸引了70多家共建单位,超8100名代码贡献者,生态设备数量超10亿台。

同时,从区域方面,中国开源生态的活跃程度正由少数区域(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向更多城市(广州、成都、南京、武汉等)辐射扩散,呈现出“头部稳固、腰部上升、尾部追赶”的良好局面,创新资源流动日益频繁,区域协同效应日渐凸显。未来有望形成多点联动、百花齐放的新格局。

此次大会上,由南方电网牵头、协同众多合作伙伴共同成立的开放原子电鸿开源社区的启动备受瞩目。面对电力行业长期面临的设备标准不一、数据孤岛、系统协同不畅等难题,希望通过开源社区的建立,统一技术标准,实现设备高效互联与生态开放共享。据了解,电鸿生态目前已吸引500家产业链厂商加入。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指出,下一步将加快推进开源体系建设。坚持机制共创,鼓励“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实现开源产品价值的科学量化,开源商业潜能的充分释放;坚持创新驱动,聚焦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加速开源项目孵化培育和应用落地;坚持人才牵引,鼓励企业、高校加大力度推广以贡献为导向的开源人才评价体系;坚持开放共赢,推动开源成果高质量“引进来”,高水平“走出去”,促进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和优化配置,让数字技术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编辑: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