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把绿水青山变成“富民资本”
——湖南省政协聚焦民族地区生态资源转化开展调研协商
湖南怀化靖州县通过林下种植、茯苓多糖精深加工与碳汇交易结合,带动2.3万名农户年均增收3.8万元;
张家界桑植县与农夫山泉共同构建“水+N”产业生态系统,年产值可达20亿元,带动周边上千名居民就业增收;
湘西州“锰三角”地区推进矿业整治和生态修复,年产值保持120亿元;
永州江永县打造“香柚+文旅+电商”融合体,年综合产值突破25亿元;
……
在湖南民族地区,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本的实践探索,正在成为越来越多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7月23日至24日,湖南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在怀化市开展“同心共筑中国梦 助力民族地区发展”行动,召开“加强我省民族地区生态资源转化 推动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座谈会,共商民族地区生态资源转化大计。
湖南省民族地区地处武陵山、雪峰山腹地,是长江中游重要水源涵养区,推动民族地区生态资源转化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意义重大。省政协将“加强我省民族地区生态资源转化 推动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确定为2025年度重点协商课题,由省政协民宗委承办。2月至7月,省政协副主席
座谈会上,省政协民宗委和怀化市政协围绕相关课题分享调研成果。省政协少数民族界委员与省直相关部门、部分市县政协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等围绕主题开展协商交流、集中研讨。
“部分农产品区域品牌省外知晓率不足”“茶叶加工厂中仅少部分实现全程机械化”“‘门票经济’依赖较深”……针对问题,省政协调研组建议,实施品牌强基战略,建立“地理标志+企业品牌”双轨体系,推动民族地区茶叶、果蔬、中药材进入欧盟、粤港澳市场。强化科技推广应用,优化“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加速发展现代特色产业体系,通过创新产品供给、延伸产业链条、深化跨界融合,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民族地区生态资源与文旅、农业、体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湘西、怀化等少数民族聚集区的森林资源转化利用已成为打通民族地区‘
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灿姣建议,构建民族医药知识谱系。支持怀化中药材林下种植、湘西州依托“双带”优势建设生物医药原料基地,形成“科研+种植+加工”产业链。实施“百名苗瑶侗医抢救计划”,对苗瑶侗医的诊疗经验进行数字化记录。
省政协委员、湖南补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戴鑫汶提出,推动民族地区出台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管理办法。对民族地区企业和合作社购置符合GMP标准的精深加工核心设备给予购置补贴和税收减免,降低技术升级门槛。推动国家“药食同源”目录向更多安全有效的民族特色药材开放,为产业开辟广阔的大健康市场空间。
“建议推动民族地区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十
“民族地区不是发展的‘洼地’,而是新质生产力蓄势腾飞的‘高地’。”
编辑:实习生 徐晓会(辅导老师: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