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重庆市政协远程协商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农景”未来可期
“此刻,我身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梦里河湾民宿,它坐落在武陵山深处,酉水河畔,是全国唯一一家以土家建筑博物馆为主题的民宿……”
“现在我所在的位置是大渡口区金鳌田园,这里是集田园观光、休闲度假、农耕研学、文化体验于一体的4A级景区……”
……
会议室的大屏幕上,不时播放着巴山渝水间独具特色的乡村风光,身处不同区域的政协委员们立足不同视角侃侃而谈。
这并非乡村文旅推介会现场,而是重庆市政协正在举行的一场远程协商。
日前,重庆市政协2025年专题协商会围绕“优化提升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展开。8名市政协委员或在市政协主会场,或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与市农业农村委、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等有关部门协商交流。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自然资源条件得天独厚,也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水平”。重庆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出台了《关于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全面赋能乡村振兴的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农文旅融合从“物理叠加”向“化学融合”跃升。
为建真言献良策,3月以来,市政协组织“优化提升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专题调研组,围绕特色产业、民俗文化、民宿旅居、电商兴农等不同切口开展深入考察调研,形成了1份综合报告和8份专题调研报告。
“我市农业特色产业优化提升需要构建以农强基、以链提质、以融增效新格局。”唐双福委员建议,大力优化空间布局,深度开发“规模化、良种化、文创化、科普化、体验化、品牌化”特色产业,持续打造产业新生态,推进融合发展。
如何形成“一域一群、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特色矩阵?唐双福的提议很具体:在近郊渝西打造田园式现代化特色产业体验圈;在渝东北打造原生三峡柑橘中药材等文旅带;在武陵山区打造梯地特色农业和民俗风情带。
程岚委员一边向大家介绍酉阳当地乡村旅游的新亮点,一边就民宿产业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她建议,深度挖掘巴渝文化、非遗民俗、山城美食等地域元素,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巴渝乡宿”总品牌、各有特色的区县民宿子品牌、“一宿一品”的众多小品牌,构建特色鲜明、服务优质的三级品牌矩阵。
怎样挖掘利用好重庆大山大水的自然资源?300公里之外,姚登惠委员带着大家转眼“云游”至黔江。他建议把山水资源优势寓于产业发展之中,把生态治理和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打造长江流域优质稻米产业走廊、长江柑橘与人文三峡走廊、低山丘陵区现代“粮柚”观光带等跨区域休闲农业精品线路。
好酒也怕巷子深,农文旅融合需要新媒体助阵、数智化赋能。
站在大渡口金鳌田园的山坡上,刘德毅委员向大家介绍,通过布局乡村智慧旅游平台、金鳌田园大数据中心等,金鳌田园已成为都市乡村振兴示范标杆、主城近郊旅游热门目的地。他建议,试点打造数智化田园综合体,加强农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农文旅产业的数智化改造,创新智慧农业体验、沉浸式文化消费、农村电商等“农文旅﹢数智化”业态。
“搭建数字化农文旅底座,加快参与式、体验式城郊型农业现代化步伐。”苟小红委员隔屏呼应刘德毅的观点。他建议,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沉浸式体验与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乡村价值体系重构,培育“巴渝新农景”农文旅融合区域公共品牌。
“建设完善区域直播中心、直播基地、村级直播间,打造直播矩阵,推动‘电商﹢产业带’‘直播﹢基地﹢产品’深度融合。”铜梁区邮政电商运营中心的助农直播基地里,杨贤忠委员围绕电商兴农促融合如是呼吁。
随着线上线下不同场景的生动转换,浓厚的协商氛围也在不断升华。雷震、杨作芳委员还结合各自调研实际,提出了引导农民节会品牌化市场化运营、创新发展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加强农村民俗文化保护提升等意见建议。
“坚持以农为本、以文为魂、以旅为媒,紧扣创造高品质生活目标,全力开拓创新,锻造农文旅融合大市场,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发展注入新活力。”市农业农村委、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相关负责人现场回应委员建言。
“委员的意见我们‘照单全收’!”应邀到会的副市长姜国杰充分肯定这次协商成果。他表示,将切实抓好规划引领、精品打造、宣传推介、数字赋能、资源整合等关键环节,积极推进优化提升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工作,聚力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凌云)
编辑:实习生 徐晓会(辅导老师: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