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两岸>海峡观察
两岸青年共绘融合新图景 为民族复兴注入青春力量
▲ 第二届两岸青年“缘”文化交流活动在淮安举行
2025年上半年,两岸青年交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热度,众多交流活动在全国各地开展,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积极投身其中,深度参与到两岸交流合作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之中。这不仅彰显了两岸青年对增进相互了解、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强烈愿望,也为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注入了蓬勃的青春力量。
■ 多地交流活动精彩纷呈,全方位促进两岸青年融合
“在这半年里,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两岸青年交流活动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海峡两岸的交流之路。”这是台湾地区某青年交流协会一位负责人在参与今年上半年多场两岸青年交流活动后发出的感慨。
正如这位台湾地区青年交流协会负责人所言,2025年上半年,大陆多地举行了形式多样的两岸青年交流活动,不仅覆盖范围广泛,内容也丰富多彩——
4月11日至15日,第二届两岸青年“缘”文化交流活动在江苏省淮安市举行,来自台湾玄奘大学、东吴大学的师生代表与淮阴师范学院、淮阴工学院、炎黄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代表开展联谊活动,通过中华茶文化交流、烘焙DIY联谊等活动,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在互动合作中促进理解、共同成长,台湾学生纷纷表示留下了美好回忆,希望加强联系。
4月17日至22日,以“宁好台湾·共向未来”为主题的“江苏·南京台湾周”在南京举行,千余名台湾工商团体、基层民众、青年代表及大陆代表参与涵盖多领域的20余场活动,全方位展示江苏发展成果,密切苏台交流交往。
4月18日,2025年海峡两岸(厦门)保生慈济文化活动在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青礁慈济祖宫启动,海峡两岸宫庙代表和信众600余人齐聚海沧,共襄民俗盛典。本届活动以“两岸青韵 慈济薪传”为主题,活动期间举办海沧区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分享汇活动,为广大台青来厦门发展积极搭建平台。
同样在4月18日,第二届“从陶开始 舞动佛山”佛台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暨台湾青年研学行动启动仪式在广东省佛山市举办,近300名台胞台青参加。活动结合佛山岭南文化特色和制造业、职业培训等优势,推出“与美同行·职创佛山”台湾青年研学精品路线。5月23日至26日,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创业青年参访团在深圳参访知名企业及文创产业集聚地,举办“2025相约文博”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创业青年路演,直观感受深圳特区的建设成就和文创产业发展现状。“深圳的创新氛围让我深受触动,这里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和创新项目,我希望能把在这里学到的经验带回台湾,应用到自己的创业中。”来自台湾的文创青年陈怡静说。
4月21日至26日,以“蓉聚天府·筑梦四川”为主题的川台青年就业创业发展交流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台湾青年以及两岸媒体160余人参加。交流会上,746家在川企业面向台湾青年发布6793个实习就业岗位,发布“成都台湾青年服务员”倡议,为台湾青年扎根四川、融入四川、圆梦四川提供帮助。
5月22日,第七届两岸(湖北)青年东湖交流季启动,交流季以“青春有为 共创未来”为主题,设“青历”“青创”“青传”三个板块,分享台青在鄂打拼故事。台青李明哲在交流季中分享了自己在湖北创业的经历:“刚到湖北时,我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当地政府和朋友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逐渐适应并发展起来。现在我的事业越来越好,我也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
■ 文化共鸣和发展机会让越来越多台青成为两岸交流的主角
缘何一边面对赖清德当局阻挠两岸交流,一边却有越来越多的台湾年轻人加入到与大陆交流的历史洪流中?
多位台湾青年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文化共鸣与情感认同。来自台湾台中市的林同学表示,尽管分隔70多年,但两岸青年同根同源,中华文化是情感“连理枝”。她说,从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文化到现代科技成果,大陆让台湾青年找到心灵归属。如在厦门举行的海峡青年论坛上,一位台胞用闽南语吟诵《将进酒》,引发台湾青年的强烈共鸣,文化的相通让青年交流有了坚实基础。
二是互联网助力。多位台青表示,互联网环境下,青年群体乐于接受新事物,TikTok、小红书等平台成为两岸文化交流新载体,催生出共通的流行文化,打破了信息壁垒,消解了岛内媒体塑造的刻板印象,使两岸青年更愿以客观理性视角看待彼此,线上互动频繁进而促进线下交流。
三是大陆的发展机遇吸引广大台青愿意了解大陆,甚至西进大陆寻找发展机遇。多位已经在大陆发展的台青表示,由于台湾长期的政治恶斗,台湾经济多年徘徊不前,而大陆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为台湾青年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富机遇。新兴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如大陆短剧风靡两岸,吸引许多台湾新媒体行业青年前来发展。各种惠台利民政策措施,也为台湾青年来大陆学习、实习、就业创造了便利条件。
四是青年是爱做梦且勇于追梦的群体,他们渴望通过交流开阔眼界、提升自我。尽管民进党当局蓄意阻挠,如将赴大陆旅游警示提升至“橙色”,但仍挡不住两岸青年交流的热情,他们用行动冲破政治藩篱,积极参与两岸青年峰会、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等交流活动。
五是成长经历相似。两岸青年同属一个世代,有相似的成长经历,在兴趣爱好、生活体验等方面话题丰富多元,心灵距离容易拉近,更易产生共鸣,从而乐于交流,使得他们在两岸交流中十分积极。
一位长期从事两岸交流的大陆人士表示,从上半年的两岸青年交流活动看,无论是规模还是深度,都达到了新的高度。两岸青年在交流中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增进了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他们用青春的热情和行动,延续着中国根脉,共同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相信在两岸青年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必将早日实现。未来,两岸青年交流的脚步将继续前行,交流的形式和内容也将不断创新和丰富,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注入更加持久和强大的动力。(本报记者 高杨)
编辑:实习生 徐晓会(辅导老师: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