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统战时讯 民族宗教 非公经济 中央社院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党外知识分子 涉疆涉藏

首页>统一战线>涉疆涉藏

蔡光磊:把教育的种子播撒在天山脚下

2025年07月31日 08:51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下简称“克州”)地处祖国最西部,被称为“万山之州”,是送走祖国“最后一缕阳光”的地方。2024年8月,作为江苏省第三批“组团式”援疆教师,宿迁市政协委员蔡光磊远赴克州支教,担任克州实验小学副校长。

“冬日西陲雪纷扬,躬耕虽艰未惆怅。勤至情暖冰融时,万山亦能换新妆。”2024年12月26日,面对窗外连绵的山脉,蔡光磊写下这样的诗句。这也是他深入边陲心路历程的生动写照。

作为一名来自江苏的高中教师,刚到克州那段时间,蔡光磊感到自己的课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少数民族学生多,教学目标难以达成;学生基础弱,教学设计无法实施……

为了寻找课堂改革的突破口,蔡光磊白天精心备课,熟悉地域文化,与学生深度交流,拉近师生距离;深夜上网学习小学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小学课堂的管理方法,分析学校“以爱育爱”的本质特征。于是,雄伟的慕士塔格峰成为课堂教学的导入点,苍翠的白沙湖成为写作教学的探讨对象,甜蜜的无花果与帕米尔高原的雄鹰成为学生们诗歌创作的生动意象,校园内“感恩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感谢江苏省的无私援助”的标语也成了思政课程的鲜活素材……

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场所,更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多民族的课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是课程育人的重要内容。蔡光磊适时提出“写好一手规范汉字、说好一口标准国家通用语言、读好一本中华经典、讲好一个家乡风物、唱好一首红色歌曲、演好一部红色课本剧”等“十好”要求,并在班级和学校大力实施。

作为学校分管德育副校长,面对不同性格特点的各民族学生、不同方面的任务要求,蔡光磊清楚肩上担子的重量。教学之余,他广泛倾听、深入思考,根据学校发展的时代要求,在克州实验小学领导班子的协助下,创造性地构建了“阳光教育”内容体系,特别是通过建构“阳光德育”图谱,形成“七彩星光耀童年”的“阳光少年”培养体系,学校德育工作呈现崭新面貌。

培养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也是蔡光磊支教的另一项重要任务。他利用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积极联系其他省市学校与克州实小成立教师阅读写作联盟,共同开展“阅读马拉松活动”。作为克州“苏老师”工作站分站的负责人、小学语文工作坊和青年教师成长营主持人,他结合学校实际,系统规划教师的培养体系,通过青年教师“朝阳工程”、骨干教师“艳阳工程”、领航教师“骄阳工程”、功勋教师“金阳工程”,着力厚植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课堂教改能力。

念兹在兹,有求必应。作为一名援疆人,蔡光磊希望把更多教育的种子、苏疆一家亲的种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种子播撒在西北边陲。“江苏心连心教育大篷车”送教活动,他亲自站上讲台;江苏援疆抵边村“空中课堂”,他积极对接资源。当阿图什市一中的老师寻求高考语文复习方法时,他主动联系后方学校,给予全方位帮助;当克州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遇到困难时,当克州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和教师培训中心需要支援时,他也总是悉心指导、倾囊相助。

在蔡光磊看来,援疆支教就要通过组团接力,奏响新疆教育的嘹亮金声,奏响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和谐乐章。

(通讯员 许田静 本报记者 江迪)

编辑:实习生 李军(辅导老师: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