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资讯

与死神赛跑,为生命护航”的道交基金长啥样?

——以山西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创新实践为例

2025年08月01日 09:58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8月1日电 长治街头,一名骑电动自行车的男子遭车辆撞击,全身多处骨折、颅脑损伤昏迷不醒,危急时刻,5.6万元垫付资金“从天而降”,为他抢回了生机;运城一五保户家庭因交通事故陷入绝境,救助基金雪中送炭;忻州五寨,重伤行人在24万元垫付资金支持下脱离了生命危险;临汾隰县,10万元担保金托起了16岁少年重生的希望;更有山东籍伤者,两年前途经山西遇车祸获救助,今年康复返回山西复查,特向事故处理民警与服务专员献上锦旗,以跨越时空的感恩诉说生命奇迹……

一笔笔“救命钱”传递着温暖,给伤者和家属带来了希望。那么,这是一笔怎样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交通事故发生后该如何用好这笔钱来提升生命急救速度?这样的机制能否被更大范围地复制应用?在山西,我们找到了答案。

“救命钱”从哪儿来?

今年2月,长治襄垣县发生一起电动车与行人相撞事故,事故造成一人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致深度昏迷。伤员家庭本不富裕,停工照料加上高昂的医疗费更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属地交警部门迅速发出《垫付通知书》,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人启动“预担保、快抢救、后付费”绿色通道,向医院担保,伤员欠费抢救,抢救结束后,为伤员垫付了9.3万元抢救治疗费。伤员康复后,家属向救助服务专员送去锦旗,对国家的好政策以及工作人员专业、暖心的服务表达由衷感激。

这里提到的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以下简称“道交基金”)及其配套政策,源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的《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经国务院同意、由五部委联合印发,以下简称《试行办法》)。

《试行办法》旨在依法筹集用于垫付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人身伤亡的丧葬费用、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的社会专项基金,本着统一政策、地方筹集、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原则,明确了救助基金的七大来源,即按照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也就是交强险)的保险费的一定比例提取的资金;地方政府按照保险公司经营交强险缴纳营业税数额给予的财政补助;对未按照规定投保交强险的机动车的所有人、管理人的罚款;救助基金孳息;救助基金管理机构依法向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的资金;社会捐款以及其他资金。

《试行办法》同时强调,有“抢救费用超过交强险责任限额的”“肇事机动车未参加交强险的”“机动车肇事后逃逸的”情形之一的,救助基金将垫付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人身伤亡的丧葬费用、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

2022年1月1日起,《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正式实施,《管理办法》延续了《试行办法》“对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依法进行救助”“救助基金实行统一政策、地方筹集、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等宗旨及资金来源范围,同时也强调了“救助基金管理应当坚持扶危救急、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原则,保障救助基金安全高效和可持续运行”。

“好钢用在刀刃上”

钱的来源说清楚了,用怎样的逻辑和速度用好这笔救命钱,成为摆在各地救助基金“管家”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源头政策托底,地方政策加力。以山西为例,该省结合本省实际积极探索、在大量调研基础上,于2012年2月发布《山西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明确每年从机动车交强险保费中计提1%的费用,作为交基金的主要来源。2018年11月,《实施办法》被修订为《山西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山西版《管理办法》”),山西版《管理办法》建立了实行政府购买服务、专业机构运营、全省集中管理、统一政策运作的管理机制。2019年8月,经过多轮拣选,中国人寿集团旗下财险山西省分公司凭借百分百覆盖全省县级行政区域服务网络等优势,被选定为山西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独家管理人。

相较于国家出台的《管理办法》,山西版《管理办法》着力点落在了底层逻辑厘清和贴合本省实际贴近民生上——一方面延长了救助时间,由垫付自接受抢救之时起5日内抢救费用延长至7日,保证交通事故伤者能够得到充分的抢救治疗,同时延长了申请时间,由交通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申请延长为60日内,给交通事故伤员及其亲属充足的时间准备申请资料;另一方面扩大了救助范围,将肇事车辆虽投保交强险但不属于交强险赔偿范围等情形也纳入了救助范围,实现交通事故救助全覆盖,同时提高了救助限额,将7日后抢救费用的救助限额提高至30万元。

从执行角度看,据中国人寿财险山西省分公司道交救助基金管理办公室王卉介绍,山西省在全国率先将垫付范围由机动车交通事故扩展到所有交通事故,将非机动车纳入救助范围,实现交通事故伤员“无差别”救助,让好政策惠及更多交通参与者。

举例来说,如果在山西省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人员受伤不论责任,不分户籍,不论贫富、不分职业,都能得到无差别的生命救助。同时,山西省还完善了相关配套制度,积极推行建立“预担保、快抢救、后付费”急救绿色通道机制,基金管理人对7日内急救费用全额预担保,医疗机构先救治后结算,彻底解决了“等钱救命”的难题,有效化解了事故责任未明确前谁来支付抢救费的社会矛盾。

中国人寿财险山西省分公司总经理唐勇表示,截至目前,山西省道交基金已建立起20项标准化制度,形成了“申请-审核-垫付-追偿”全流程闭环管理。同时,通过推进“警医保服务站”建设,实现了年度服务处理4000余起救助申请。5年多来,累计救助2.3万个交通事故困难家庭,垫付资金超7.16亿元,山西省交通事故死亡率从5.24%降至2.44%。

如何让“救命钱”活起来?

可持续运行、惠及更多伤者及困难家庭,是道交救助基金作为“救命钱”的应有之意

以山西为例,据山西省财政厅地方金融处处长赵红武介绍,近年来省财政厅不断加强道交基金的资金流动管理,持续做好资金预测分析,不断提升资金流效比。近年来,每年通过交强险计提资金量在7500万元左右,山西道交基金年均使用量在1.5亿元左右,年追偿率超50%,2024年追回金额7535万元,结合其他6项资金来源,道交基金目前已达到平稳运行状态。

“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能及时垫付‘救命’的医疗费,解燃眉之急。但高效追回这些垫付款,确保基金‘活水长流’,确实曾是基金管理方的一大难题。”中国人寿集团成员单位广发银行太原分行副行长张世江表示,针对高效追偿垫付资金、确保基金良性运转这一重点,广发银行创新推出“慧缴费”救助基金专项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

据了解,该方案集“短信提醒+精准核验+一键对账”于一体,直击追偿效率与管理效能的核心诉求。项目运行以来,已累计发送追偿短信1150余条,涉及回收社会救助款项近3000万元。这场金融科技与民生保障的深度融合,不仅有效提升了保险公司的追偿效能,更推动了社会救助基金的规范化管理和高效运行,为交通事故受害者提供了更坚实的保障。

“重大交通事故发生后,受害方与责任方往往陷于经济重压、情感创伤与责任认定的巨大漩涡,极易爆发尖锐对立,处治不当可能激化为影响社会安定的群体性事件。在交通人伤事故处理过程中,保险公司不仅应是经济补偿的支付方,更应是矛盾化解和社会稳定的积极建构者。”据中国人寿财险公司副总裁蒋涛介绍,近年来中国人寿积极参与山西、山东、陕西、浙江等省市的道交救助基金服务工作。目前已累计垫付资金14.6亿元,追偿7.45亿元,追偿28243起,救助36463人。

此外,在公安部交管局指导下,中国人寿财险公司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道路交通安全公益宣传活动,截至目前参与人数已达5万余人。“相关活动自开展以来,全国36家分公司与各地交警建立联动,约310家中支公司在劳动节、国庆节、春节等节假日期间开展‘暖心护航’1200余场,在重点公路口、服务区设置服务点,为客户提供交通事故快处快赔、路线指引、保险及交通安全宣传等服务。”蒋涛表示,未来中国人寿将以更精准的保障、更前沿的科技、更温暖的服务,为守护人民美好生活,服务国家发展大局贡献金融力量。(崔吕萍)

编辑:张准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