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两山”理念20年 · 循足迹看变化

“两山”理念20年·绿色产业篇 | 美丽中国绽新颜

2025年08月02日 14:34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北京市端午节龙舟大赛在通州区大运河(东关大桥至上营大桥水域)举办。

▲京杭大运河朱家角段,已成为旅游打卡地。

▲大连水城夜晚依然游人如织。

▲凭借着得天独厚的气候生态和地理环境,阿尔山被称为中国的“小瑞士”。

▲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经济开发区大健康产业园,食品生产等企业标准化厂房错落分布,与周边民居、青山、道路和谐相融,构成一幅大别山腹地生态与产业共荣的发展新画卷。吴均奇 摄

image.png

▲盛夏时节,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光东村千亩稻田绿浪翻涌,宛然一幅田园画卷,铺展乡村振兴新图景。该村创新“三产促二产带一产”发展路径,通过整合闲置宅基地资源、壮大绿色有机水稻产业、打造农旅融合链条,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提升。昔日的边境村落已蝶变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图为游客在吉林省和龙市光东村的稻田观光塔中游览。邵泽东 摄

▲大兴安岭的阿尔山,森林覆盖率达81.2%,年均负氧离子含量2.3万个/立方厘米。 孙嵛峰 摄

image.png

大运河北运河通州段的蜕变,是通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市民带来了更多生态福祉。图为市民在运河边游玩。    

image.png

航拍视角下的浙江省安吉余村,青山环抱间红顶民居错落有致,规整的农田交织如棋盘。袁媛 摄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2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科学指引下,从顶层设计到全面部署,从最严格的制度到最严密的法治,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从北疆大兴安岭的阿尔山,到南方安吉余村,从山林到水乡,全国各地纷纷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走出了一条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这座北纬47度上的城市,森林覆盖率达81.2%,年均负氧离子含量2.3万个/立方厘米。凭借着得天独厚的气候生态,阿尔山不仅入选中国气象局“避暑旅游目的地”名录,还成功举办2025年全国避暑旅游气候资源利用发展大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让“冷资源”变成“热经济”。浙江安吉余村曾因采矿满目疮痍,践行“两山”理念后,关停矿山水泥厂,复绿山林。如今,依托竹海茶园风光,发展农家乐、民宿百余户,推出骑行、研学等业态,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增长近10倍,实现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蜕变。在大运河沿线,从通州北运河到源头杭州,随着大运河申遗成功,沿线地区充分利用这一文化遗产,开发了一系列与运河文化相关的旅游项目。古老的运河与两岸的绿水青山相互映衬,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感受运河文化的魅力,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20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深入人心,化作各地生动的实践。中国正以绿色发展为笔,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向着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的美好未来大步迈进。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地区能够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本报记者 田福良)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