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社会聚焦 社情民意 民意时评 创客说 乐观社会 画里有话 滚动资讯

首页>社会>社会聚焦

让群众参与社区治理,是权利是尊重亦是激励

2025年08月04日 09:35  |  作者:贺春兰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人民城市人民建。加强城市治理的要义之一便在于开辟更多渠道,让老百姓依法依规地参与进来、行动起来,和党委、政府一起,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得更好,把自己身边的事情解决得更好。

社区治理是城市治理中的一部分,因为与群众关系最近,最容易受到群众关注,群众身在其中,也更能体会其冷暖。

事关自己的家园自己的幸福,相信老百姓不乏热心和智慧。

然而在当前的社区治理中,部分管理者还停留在传统行政主导的管理思维中,邀请群众参与进来共建共享的治理思维尚未确立,以至于对群众参与渠道的建设不主动不积极。而群众的很多积极性没有被调动,力量也难以发挥,共识自然难以被凝聚。久而久之,“参与无门”可能导致部分居民失去参与兴趣,以至于出现了表面上看起来的“参与冷漠”;而群众的急难愁盼、群众关心的问题一旦缺少渠道反映,他们难免会另寻出路,于是,部分市民求助于市长热线或者借助舆论施压。最后,社区管理者必然陷入被动,干群矛盾也必然会滋生,社会管理成本由此增大。

今天,我国正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3.1亿,占总人口的22%;而2024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9岁,北京、上海等8个省(区、市)更是突破了80岁大关。这也意味着,从60岁左右退休后,相当一部分人要在社区全天候地度过几十年时光。社区承载着大家的幸福,也是大家可以继续发挥作用的地方。社区居民之间本可以互为老师,画画、唱歌、研习书法,提供家庭教育、健康管理等等社区居民需要的课程,亦可以互相结伴出门运动,互相照护提供支持。但一些社区少有组织,居民间也少有联系。

建议如伍爱群委员所言,对社区居民加强普法教育,让更多群众知晓大家参与社区治理的权利。同时建议对社区工作者加强基层治理的监督管理,把他们是否倾听居民意见、邀约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列入工作考核指标。上海长宁区绿园八村居民区乐颐生境花园建设中,让社区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这样的社区治理经验亦值得大力推广。

而就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而言,如能像伍爱群委员所提建议,建立精神和物质奖励机制激发更多群众参与自然更好,而在今天这个社会阶段,相信城市和社区工作者倘若能够秉持开放心态、治理思维,能够为城市中的大事儿、老百姓身边的小事儿,提供更多的渠道让百姓参与进来,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愿望,已经是对群众莫大的尊重,也自然能产生很好的激励效果。(贺春兰)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