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社会聚焦 社情民意 民意时评 创客说 乐观社会 画里有话 滚动资讯

首页>社会>滚动资讯

从语言推广到直播助农:龙塘湾乡村振兴交响乐里有青春强音

2025年08月04日 17:23  |  作者:滚动资讯  |  来源:咸宁新闻网 分享到: 

普通话推广打破语言隔阂,电商直播架起产销桥梁,多元课程点亮乡村童心…… 这个夏天,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远辰志愿服务队的17名队员,走进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龙塘湾村,以“语润龙塘,助力振兴”为主题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支入选2025年教育部、团中央“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的队伍,用专业与热情为乡村注入青春活力,在龙塘湾村奏响了“语言通、产业兴、教育旺”的乡村振兴协奏曲。

图为大学生志愿者与村民直播带货 金梦洋/摄

推普润乡土:从课堂到田间的语言破壁

龙塘湾村因地理与条件限制,方言使用普遍,成了乡村与外界沟通的“隐形壁垒”。针对这一现状,志愿服务队打出“推普组合拳”,让普通话成为连接乡村与时代的“新纽带”。

村小学的课堂上,“普通话趣味课堂”备受孩子们期待。志愿者们带着自制发音图谱,通过互动游戏、上台演讲等方式逐字纠正发音,鼓励孩子们用标准普通话描述竹编作品、分享生活趣事。“‘有机’的‘机’是一声,不是轻声哦!”志愿者焦雅晴的耐心指导,让课堂成了欢乐的语言训练场,孩子们清脆的朗读声里,藏着对更广阔世界的向往。

图为志愿者进行普通话推广调研 彭胜利/摄

白天,调研小组走村入户,与村民面对面交流。他们发现,多数村民会说普通话,但年长村民因方言习惯发音不准,常与外界产生误解。茶农李建国曾尝试直播卖货,却因浓重方言让网友“听不懂”,一场直播仅成交1单。夜晚,志愿者们抓住村民纳凉的黄金时段,在广场上推广“学习强国”等学习软件,手把手教村民用手机学普通话,从发音纠正到日常用语,让“指尖学习”成了村民的新习惯。

电商助农:普通话成“带货密码”,直播打开产销新局面

“家人们,这瓶山茶油是龙塘湾村的宝贝,金黄透亮,炒菜特别香!”镜头前,龙塘湾村党总支副书记谢定乾用略带乡音的普通话热情推介,身后展台的山茶油、手工红薯粉色泽鲜亮。这场由志愿者全程策划的直播,半小时吸引近3000名网友围观,销售额突破8000元,让普通话成了打通乡村产销链路的“新钥匙”。

图为志愿者进行电商直播准备 彭胜利/摄

此前,龙塘湾村优质农产品面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志愿者们发挥工商管理专业优势,为村民量身打造“电商赋能计划”:白天开设“普通话直播实训营”,从发音矫正到产品介绍词撰写逐字辅导,教村民用“回甘明显”替代“喝着甜”等更规范的表达;夜晚整理调研数据,编写《农产品直播话术手册》,用拼音标注易读错字词,收录20余种特产的标准介绍词。

如今,已有5名村民能独立用普通话完成直播,村供销合作社的山茶油、红薯粉通过直播间走出大山。“原来开口不犯怵,好产品真能卖向全国!”李建国看着不断跳动的订单,脸上露出了笑容。

石墩彩绘:为乡村添彩,让创意绽放

除了语言推广和电商助力,志愿者们还为龙塘湾村带来了别样的“美化工程”——石墩彩绘活动。村口原本单调朴素的石墩,在志愿者和孩子们的共同参与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志愿者们提前准备好颜料、画笔等工具,带领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将乡村生活中的元素、童真的创意融入画作中。孩子们用稚嫩的双手,在石墩上描绘出金黄的稻田、可爱的小动物、鲜艳的花朵等图案,每一笔色彩都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憧憬。原本不起眼的石墩,变成了村里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也让孩子们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培养了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多元支教:从财商科学到非遗艺术的童心培育

作为财经类院校的志愿服务队,远辰队为龙塘湾村的孩子们带来了“定制化”教育礼包,涵盖财商、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在“财商数学”课堂上,志愿者贺鸣用“买文具怎么省钱”“红包如何分配”等生活案例,让抽象的财务概念变得具象。“小掌柜当家”情景模拟中,孩子们轮流扮演收银员与消费者,在模拟记账中学会规划收支;发放的“一周家庭记账本”,更让孩子们主动关注“买菜花了多少钱”,将知识延伸到生活.

科学课堂上则上演着“魔法时刻”:志愿者轻摇塑料瓶,纸屑如白色旋风从瓶口飞出,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他们俯下身手把手指导,让孩子们在亲手操作中理解流体压强原理。“纸真的飞起来了!”课后,孩子们拿着实验瓶反复摆弄,科学的种子在心中悄然发芽。

纸浆画和剪纸非遗课堂同样精彩纷呈。纸浆画课堂上,孩子们利用废旧纸张制作颜料,在志愿者的指导下粘贴出一幅幅充满乡村气息的作品;剪纸非遗课堂上,红纸在指尖翻飞,一个个寓意吉祥的图案逐渐成型,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村民李女士感慨:“孩子现在会规划零花钱,还爱上了画画和剪纸,这些课程真有用!”目前,志愿者已开设多元课程,用“五育并举”理念为乡村孩子搭建成长阶梯。

青春力量浇灌振兴之花

十余天的实践里,龙塘湾村悄然改变:孩子们的普通话更标准了,村民们的直播更自信了,乡村与外界的联结更紧密了。远辰志愿服务队的付出,得到了当地村民的一致认可。

从推普打破语言隔阂,到电商拓宽增收路径,再到教育点亮成长希望,这群大学生用专业所长诠释着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正如杜若琳老师所说:“我们不仅要让乡村的声音清晰融入时代洪流,更要让青春力量成为乡村振兴的‘催化剂’。”

如今,龙塘湾村的清晨,既有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也有村民们练习直播的对话声,还有石墩上五彩斑斓的画作点缀村容,这些声音与色彩交织在一起,正谱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广告】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