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热点背后 政协历史 奇闻轶事 军事历史 口述历史

首页>春秋>口述历史

老英雄总在眼前

——忆老八路郑需凡将军

2025年08月05日 10:54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杨春长 口述

郑需凡将军曾任军事科学院军制研究部副部长,20世纪80年代离休。我有幸在20年后接了他的班。我们这些后辈经常去看望他,他给我们讲过许多出生入死的战争年代、生活艰辛的苦难岁月、夜以继日的创业情景……

抗日战争:抓捕、打击伪化分子

抗日战争爆发时,郑需凡才16岁,在战争中他学会了射击,而且枪法好,几乎百发百中,还练习了武术,善于擒拿格斗。

1940年山东纵队政治部锄奸部侦察科看中了他,1943年他任鲁中军区锄奸科侦察员,后任侦察科长,后来随部队到辽宁的第四野战军部队第40军任作战处副处长、侦察处长。有一次,他巧妙、勇敢地夺取了四杆钢枪,为抗战增添了武器,受到领导赞扬。

郑需凡所在的61团,在1939年春节前夕,夜袭山东博山红山口的日军,他第一次负伤。这年5月1日,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排的政治工作干部,主要是负责维护部队纪律,防范敌特破坏,在反“扫荡”时抓捕、打击伪化分子。

为了查明日军在山东的特务头子川村的情况,郑需凡等5人潜入敌区腹地,冒着生命危险,搜集了大量情报资料,在撤退时,被200余名敌人包围。郑需凡等5位战友冒着枪林弹雨冲出重围,付出一死一伤的代价,粉碎了日军妄图捕捉他们的美梦。

解放战争:生俘新5军军长陈林达

在解放战争中,郑需凡任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部侦察科股长,从保卫本溪前线北上,参加四平保卫战,他们的重点任务变为“深入虎穴”、“抓舌头(捕俘)”、观察测绘、窃听敌人电话等。有一回,郑需凡带领田参谋在辽宁开原前线潜入敌人阵地捕俘。在拂晓之前化装混进刚开到的敌人所据村庄,刚问明一个单独行动的蒋军部队的番导,敌人已吹哨集合,没法带走敌军一个兵,但也从中总结出一条经验:敌人只有在大部队行动时比较混乱,容易捕俘。郑需凡在柳河西部率一个班夜袭敌人保安团,迫使数百敌人惊慌撤退。

1947年夏季战役后,郑需凡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和首长部署,把纵队侦察力量集中到开原一线,通过捕俘、派遣、窃听等手段,摸清了敌军116师具体情况,为全歼该敌提供了情报保障。后来,他参与组建了骑兵侦查支队,扫荡了敌地方武装。当友邻纵队包围敌新5军的战斗打响后,他骑马趁夜间混入安福屯南逃的敌新5军军部混乱的队伍中,了解到敌军部在闻家台休息整顿时,立即飞快报告纵队司令韩先楚,司令让他通知就近部队坚决抓住敌人,不能让其逃跑。经过激烈战斗,郑需凡使出浑身解数,擒拿格斗都用上了,终于生俘了敌人新5军军长陈林达。

解放海南岛战役,我军当时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只是靠数百艘帆船渡海作战,这种武器装备十分落后,敌人也以为我军打不过去。如果没有对海潮和风向变化规律的正确把握,确实是十分困难的。时任40军侦察处长的郑需凡组织安排侦察力量,尽快掌握了海上敌机、敌舰和风向、海洋潮流变化等情况,构成了气象、水文、敌情观测网,为攻岛战役提供了正确情报,为胜利创造了前提条件,大部队胜利登岛后,郑需凡受到13兵团韩先楚等首长赞扬,说侦察部队立了功。

“决心献予医学界,尽其所用最得宜”

海南战役后,40军又奔赴抗美援朝战场。郑需凡化装入朝勘察地形,了解当地民情社情和有关敌情。根据这些情报,部队胜利前进。有一次,在前进过程中,部队受到美军猛烈炮火阻击,郑需凡用机枪掩护通信员小王,用仅有的一个爆破筒炸断敌先头部队坦克的履带,后边3辆坦克不敢前冲……

1970年2月至1978年,郑需凡受命任西藏军区参谋长和副司令,担负起保卫边防的任务,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老西藏精神,不顾高原缺氧和天寒地冻,经常深入雪山边防一线调查研究,帮助部队改进战备和改善生活条件,为部队训练、备战和保卫边疆作出了重要贡献……

奉献了一生的郑需凡,晚年考虑后事时决定:“不告别,不设灵堂,遗体捐给有关单位,不留任何部分。”2023年4月,在他去世那天,家属按照他的遗愿,把眼角膜捐给两位战士、遗体捐献给红十字会。

(作者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建部原副部长)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