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统一战线>涉疆涉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夯实团结奋斗思想政治基础
——专家学者共议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提升,呈现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7月23日,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明研究中心与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联合主办、包头市社会主义学院承办的“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助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包头召开,来自中央社院,部分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自治区、京津冀地区社院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近100人齐聚一堂,共议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党的边疆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贡献智慧力量。
以学术讲政治 助力构建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
中央社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黄守宏在会议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全国社院系统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和把握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积极参与构建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多元聚合造就的一体,‘共同’这两个字眼很有讲究,体现了团结和统一的辩证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郝时远表示,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共同性是一个认同过程,增进各民族的共同性,不能通过做“减法”来实现民族团结进步,而是要通过做“加法”创造性地增强共同性,以实现争取人心、凝聚人心。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鸿宾在作大会报告时,对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变迁过程中涉及的许多概念和贯通性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阐释分析。他表示,“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下,我们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共同性,即56个民族共同组成中华民族,要对中华民族的共同性有清醒、自觉的认识和再建构。”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教研部主任翁贺凯认为,中华文明胸怀天下,文明可作为透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视角。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绝不仅仅是为了独善中华文明自身,同时也是为人类文明的未来提供一个全新的文化方案。
“要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丰富内涵,将西方相关理论通过‘洋为中用’进行创造性转化,拓展理论对话空间,共筑适应新时代的边疆民族文化创新理论,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民族复兴。”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纳日碧力戈表示。
与会人员一致表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使各民族自觉树立和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塑造极富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品格,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理论支撑。
讲好民族团结故事 助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创新涉民族宣传的传播方式,丰富传播内容,拓宽传播渠道,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民族团结的佳话要代代相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故事要不断续写。
黄守宏表示,要用好中华文化学院这个平台,构建既符合国情又具备国际传播力、影响力的叙事框架,让世界听到更多关于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民族团结、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生动故事。
“石榴籽向内凝聚的效应,意涵所指我国各族群众团结一心。”新疆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吴顺华表示,要充分发挥“石榴籽”效应,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经济上共富共享的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助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李佰铮表示,要加强和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教育,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从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中汲取各民族复兴的智慧和力量,精心挖掘整理在抵御外侮、开发边疆、建设新中国和改革开放中涌现的守望相亲、荣辱与共的民族团结故事,激扬“爱国之情”,立牢“强国之志”,激发“报国之行”。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非公有制经济教研部主任祝远娟表示,要以现代开放主动精神促进文化整合,推进边疆民族地区共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引导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主动融入中华文化,形成边疆民族地区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建立健全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对于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宁夏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万学道表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中要突出政治性、实效性、时代性、典型性、法治性,自觉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的全过程各方面,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在与会专家学者看来,用心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就要讲好历史长河中的民族融合和发展过程,讲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实践,讲好各民族文化繁荣的精彩故事,助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突出社院特色 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作为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的主阵地,近年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突出社院特色,联合各地社院,特别是民族地区社院,加强实践探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广泛覆盖到统一战线教育培训各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要打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主体班次和系列课程,引导学员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在此次会议上,黄守宏针对如何突出社院系统特色优势、助力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出具体指导意见。
聚焦会议议题,相关边疆和民族地区社院分享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纳丽娜表示,内蒙古社院聚焦工作主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类班次重点内容,打造覆盖全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学基地6个,现场教学点84个。“下一步,将以学习贯彻此次会议精神为契机,立足社院‘五个是’的性质定位,突出政治培训,强化政治共识,通过积极融入全国社院创新发展联合体、持续深化统战教培改革举措、深入挖掘北疆文化内涵等方式,积极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杨春禄表示,云南省社院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培养基地作用,有形、有感、有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统权威进教材、生动有效进课堂、刻骨铭心进头脑,教育引导统一战线各领域学员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增进“五个认同”,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西藏社会主义学院《凝聚》编辑部主任索南才让表示,西藏社院党组聚焦课题研究,不断提升工作成效,积极参加跨区域、跨学科领域学术交流活动,并以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为契机,开展系列专题研究,产出一批高质量学术成果。下一步,西藏社院将聚焦全区统战领域中心工作,探索完善理论研究创新融合机制,切实发挥统战“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助力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为推进“四个创建”贡献理论智慧,向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
与会人员一致表示,“要创新社院政治教育形式,充分挖掘边疆地区在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领域的典型经验与深入实践,以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育方式,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要积极搭建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平台,创造各民族学员共学共研共同发展的机会,促进思想的碰撞、经验的共享、资源的对接,最终形成跨民族、跨区域、跨行业的紧密合作,助力民族团结与交流发展。”
(记者 方慧)
编辑:实习生 李军(辅导老师: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