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评论
关于澳门:心泪汩汩的抗战纪念文本
读吴志良先生散文《孤岛星光:抗战(1941-1945)烽火中的慈悲之城 》相信用手中笔讲述澳门抗战故事的时候,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吴志良先生深情默默挑灯伏案,咸涩与酸楚一定模糊过他的视线。不然,为什么作为读者的笔者,怎会感同身受地止不住泪落衫襟。
《孤岛星光:抗战
澳门,在吴志良先生的笔下,岁月鲜活。
只是,通过小人物的故事讲述,多了难以数清的生动传奇。
中山的疍民,岭南大学的教授,上海青帮大佬的姨太,白眼塘街“义学收容所”的年轻陈姓女子、潮州阿嬷、上海小姐、风月场舞女、缅甸归侨林叔、上海裁缝王太太、巷尾中山农民老陈、岭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兆麟和学生李秀兰……
随着怯弱
在吴先生的讲述中,笔者从诸多的故事里,读得四个字眼:残暴——慈爱!
残暴,是被桩桩件件的事举侧面佐证出来的。日本
小城澳门举岛展开的救济、支援、互助、团结,共同绘就一幅人人自觉博爱慈心悲
于是,还原发生于澳门在地五年间的故事,每一页发黄的记忆,都成为融入民族伤痛挥之不去的坚硬标识。
吴先生轻轻拨开历史尘雾:澳门某女中学生、妈阁庙庙祝林德、玛利亚方济各修女,岗顶前的葡人别墅玫瑰园种蔬菜的主人,他们纷纷加入到大爱无悔的“义”的行列。当然,还有崭露头角的本地知名人士何贤、高可宁、柯麟、傅老榕……当然,还有澳门四界救灾会的青年们铸就的“海上生命线”、五桂山游击队、东江纵队那出生入死的蓬蓬青葱……这一切的一切,一再阐释出这样一条真理:中华民族不会亡!
先圣有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各色人物的默默行为,无言大美,必得有一个中肯评述——幸已流泻于吴先生的笔端。
吴先生的讲述仍在继续,作品里,让我们感动之处实在太多。
概率而言,文章以卷轴展开的书写样式,看似无有绳墨布置,却尽显自然高格,让人感到压心的沉重。五卷本的叙述,每一卷都似在探寻并豁开岛城众生人性善良的根底。渡海、共命、暗线、微光、星火,每一卷,都在高度凝练又生动传神中独立成篇又都用“慈爱”相系,归于悲怆美!
综观全文,也让人品味出韵律节奏之感。这韵律,已非池塘春草谢家春,而是真与善的契合,加上吴先生的才情,以及他一贯的志趣,致臻真正的美爆。想这也是来自他长期耕耘澳门,养成对澳门无与比肩的深挚情感,即大仁大爱从而仓中储粟,丰满实在,运用起来信手拈来的缘由。
而结尾终章,再次点题,澳门的慈悲大爱,并没有随时光流逝而散去,他们正在恒长延伸,从基因的谱系中,成为澄明晖光,悦耳琴音。于此,笔者终于明白吴先生串缀起来的小故事聚合为磅礴力量冲决日寇残暴的苦心,终于明白抗战最关键焦灼激烈时候,澳门人人参与抱薪添火焚毁日鬼狼子野心的作为。一人一个故事,共同撑持了澳门慈悲大爱的天空。
冯友兰先生曾有言:“好的艺术作品,不但能使人觉其所写之境而起一种与之相应之情,且离开其所写,其本身亦即可使人觉有一种境而起一种与之相应之情。”读吴先生作品,亦复如是!笔者还想,怜惜普通生命,才有以凄厉之笔,书写出断肠之句,才有字里行间,温厚之气扑面,雄伟、遒劲之色盈心。
闪回到文本开头,那个木盆漂至澳门的孤婴,早已成为中华民族骨血的象征。由此,我们致敬这部澳门抗战弥足珍贵的文存。
(作者商成勇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二级巡视员)
编辑:张准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