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公益资讯 基金会 公益人物 社会责任

首页>公益>公益资讯

七天北京行 一生家国情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我爱北京天安门”主题夏令营侧记

2025年08月07日 16:34  |  作者:赵莹莹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8月7日电(记者 赵莹莹)“遥遥的天之涯,萱草花开放。每一朵可是我,牵挂的模样……”8月1日,北京,当《萱草花》合唱的余韵还萦绕在闭营仪式现场,90余名来自雪域高原、草原戈壁、黄土高坡、华北平原与四川盆地的孩子,眼眶里已闪烁着不舍的泪光。

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的“我爱北京天安门”主题夏令营,恰似一位温柔的向导,带着孩子们在行走的课堂里触摸历史,在心灵的碰撞中滋生情谊,在精神的传承下播撒火种,让“家国情”悄悄在每个孩子心底扎下了根。

1

行走中的爱国主义课堂

时光回溯到不久前的那个清晨,天安门城楼的轮廓在晨光里浸得温润,五星红旗迎着朝阳舒展成最鲜艳的模样。

来自西藏自治区定日县的孩子们仰着头,望着五星红旗在风里飘,又转眼看向天安门城楼的飞檐,小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

这是他们第一次走出雪山,第一次见到课本里描写的天安门,第一次这么近地望着那面在电视里见过好多回的五星红旗。周围的人群和他们一样,抬头仰望,脸上映着相似的肃穆与光亮。藏族少年旺扎真切地感到,自己与这片土地上无数不曾相识的人们,被同一抹红色紧紧连在了一起。

待到走进故宫博物院,满目红墙黄瓦、巍峨殿宇,屋脊兽似欲低语。孩子们不觉放慢脚步:仰头方见红墙之顶,眯眼才辨黄瓦纹路,石阶宽得需几步跨过……他们眼中满是惊奇,鞋底轻蹭地砖,沙沙作响,每一步都细细看过,生怕错过哪处墙角的花纹。沉默的宫墙,正将六百年的分量,悄然压进他们小小的脚印里。

走进宋庆龄故居,院中海棠枝丫舒展,书桌光泽温润如旧。孩子们聆听着宋奶奶一生心系少年儿童的故事,海棠叶在微风中轻响,像是应和着那些未竟的叮咛,悄然落进了孩子们心里。

从天安门广场上猎猎作响的国旗、故宫太和殿里镌刻着治国智慧的匾额,到宋庆龄故居里记录着风雨历程的老照片,每一处印记都像一枚鲜活的标点,串联起民族的记忆与精神的脉络。

当孩子们的目光掠过这些带着时光温度的存在,历史便不再是遥远的叙事,而化作了可感可知的力量,在心底悄然生根。

跨越山海的成长对话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沈蓓莉表示,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秉承宋庆龄先生“缔造未来”的理念,近年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每年暑期举办“我爱北京天安门”主题夏令营活动,为孩子们搭建学习交流、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的平台,希望同学们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勤学笃行、锤炼本领,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今年的夏令营活动聚焦五育融合育人,在突出各地青少年交流交往交融的同时,巧妙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科学教育、传统文化体验编织在一起,让成长的养分在多元碰撞中自然浸润。

就像走进北大校园那天,未名湖畔柳丝垂水面,博雅塔的影子在波光里轻轻摇晃。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赵敏聆听两位北大学子分享学习经验,随后在心愿卡上写下“考进医科大学”,她期待着将来能为家乡牧区的孩子点亮健康之光。

非遗工坊里的时光同样动人。河北阜平的孩子们捧着自己泡的茶,认真听老师讲解;中医药体验课上,大家亲手制作中药合香牌,带着淡淡的艾草香;活动归来的晚上,同学们画出“我的梦想”,明日的期许跃然纸上。

一位同学在分享时说:“能来到北京参加夏令营活动机会非常难得,感觉很不容易。第一次参加这种非遗体验,感觉到课本上学到的榫卯这些知识可以通过动手变成一件作品,很有成就感。”

从北大校园里畅谈今后的理想,到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里体验各种非遗技艺,每一步行走都是一次跨越山海的成长浸润,每一段体验都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心灵启迪,如古钟敲响时荡开的余韵,在记忆里久久回响。

永不褪色的精神传承

从古代文明的智慧结晶到近代抗争的精神丰碑,孩子们的目光在时光长河里穿梭,触摸着民族根脉的温度。

赴天坛公园参观时,雨后的空气里还浮着湿漉漉的青草。孩子们在回音壁前排着队,轮流把耳朵贴在斑驳的青砖上。

当同伴在另一端轻声喊出自己的名字,他们猛地捂住嘴,眼里的惊喜像撒了把星星:“真的听见了!像从几百年前传过来的!”

走到祈年殿,仰头望见三层蓝色琉璃瓦铺就的穹顶,藏族少年忍不住伸手比了比,指尖从斗拱的雕花滑过。导游指着梁上的彩绘讲解时,来自内蒙古的孩子睁大了眼睛,仿佛从那些流转的色彩里看到了草原上的云霞。

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孩子们的脚步不自觉放轻了。有人盯着步枪上斑驳的锈迹出神;有人听完讲解后抿紧了嘴唇。那些带着硝烟味的文物与讲解员低沉的叙述交织在一起,让那段艰苦卓绝的抗争史成了能触碰的沉重、能听见的呐喊,在孩子们心中刻下深深的印记。

闭营仪式上,藏族少年旺扎说:“这几天,我们在天安门广场感受国旗的庄严,在故宫触摸历史的厚重,在天坛回音壁感叹古人的智慧,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体会和平的珍贵。我最喜欢的是亲手制作瓷板画,我要把这些工艺品拿回家留念。”

7天的夏令营,藏袍与蒙古袍的衣角在追逐中相碰,四川话与宁夏话的笑谈在晚风里交融,那些最初的陌生与拘谨,早已被同吃同住的默契、同游同学的投契、同乐同歌的热忱悄悄融化。他们不仅在行走中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在朝夕相伴里增进了了解、深化了友谊,让这个夏天成为记忆里最鲜亮的注脚。

正如主办方所,北京之行的点滴,已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种下了“家国情”的种子。这粒种子,在同伴间滋生的情谊里,在行走中触摸的历史里,在精神传承的感悟里,深深扎根于他们心田的沃土。这份悄然萌生的家国情怀,如同行囊里的一束光,将照亮孩子们未来的道路,指引他们将这份朴素而真挚的情感,融入日常,带向远方。

编辑: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