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态>资讯
健全稀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筑牢战略优势根基
稀土在中美博弈中具有战略威慑价值。我国是稀土资源生产、应用和消费第一大国,种类齐全、产业链完整,但再生循环利用存在不足:我国稀土循环利用的原创技术研发滞后,综合利用率偏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不足,技术链尚未形成完整闭环;国内稀土再生资源标准体系未与国际标准有效衔接,缺乏统一规范。
针对现状,建议如下:
一、 加强技术攻坚。设立国家级稀土再生利用技术研发平台,在“十四五”重点专项基础上,加快推进“十五五”“稀土新材料”重点专项设立,鼓励多学科融合,加大布局再生新技术方向,强化下一代循环技术与装备研发,推动稀土再生资源生物合成回收等新技术产业化。
二、 构建全国统一回收网络体系。形成再生资源、原生矿产、海外资源协同互补的三位一体供应链。整合区域回收体系,减少流通环节,规模化集中处置,规范废料收集、运输、处理。设立增值税先征后返机制,支持骨干企业牵头开展再生资源进口试点。通过政策与市场结合,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回收网络体系,加速海外资源回流,健全全产业链循环体系。探索企业年度进口配额审批制度。
三、 建立统一权威的标准体系,覆盖分类、评价与检测、回收技术规范、产品分级认定全链条。建立基于区块链等技术的全流程溯源管理体系,实现“从矿山开采、再生料进口、产品制造到回收再利用”的“一物一码”全程监管。推动碳足迹认证和产品环境影响声明机制,发挥稀土EPD平台公示作用。建立健全稀土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国际/国内标准体系框架。
通过以上举措,我们完全有能力在“十五五”期间建成技术领先、循环高效、安全可控的稀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和赢得长期战略竞争提供坚实资源保障。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编辑:张准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