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协商建言
推进废弃物利用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当前,我国工业化转型阶段产生的废弃物数量大、种类多、污染重,非法倾倒事件频发,易造成长周期、复合性污染。经济政策在体系化推进循环利用与污染协同控制、全生命周期代谢转化等方面相对不足。部分废弃物风险超越环境问题,演变为影响公共安全的系统性风险。
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高质量建设不仅成为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成色检验,更折射出中国在高质量发展关键期的治理决心与智慧。为此,建议:
一、 深入开展三年治理攻坚行动。以“遏制非法转移倾倒处置固体废物高发态势”为核心,严打危险废物、工业固废、建筑垃圾等领域违法行为,斩断利益链,建立预防机制,协同运用法治、科技、经济等多元工具。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产生环节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收集运输环节建立“电子转移联单”制度,实现全程可追溯;处置环节加快建设区域性综合处理中心。
二、 推进废弃物利用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构建“十五五”碳减排体系,主动设计国内资源材料和废弃物全生命周期碳减排核算与评价体系。增加原生资源使用约束指标,引导资源可持续和高效利用,发展更为综合的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方法。如通过碳认证、碳标签,促进全社会利用低碳再生资源,满足市场主体对绿色发展要素的配置需求。
三、 战略性推进大宗低值废弃物协同资源化。废酸、废盐、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等因产生量大、利用处置难度高被称为制约资源化的“三座大山”。从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区试点来看,“飞灰协同利用废酸、废盐生产晶须、钠钾等”项目,资源化成本优势和综合效益明显,不仅推动飞灰控制填埋目标实现,同时解决了制约废弃物最低价值的钠钙盐产品出路问题。建议国家层面加强指导,完善标准政策,打通共性转化通道,协同利用磷石膏、赤泥等大宗低值废弃物,形成大规模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带动服务和资源产品销售,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赛道。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蒋巍)
编辑:实习生 徐晓会(辅导老师: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