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法治>资讯
上海限塑令升级为法律义务,一次性餐具可循环、易回收将成主流
近日,《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美丽中国上海典范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已由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将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上海“史上最严限塑令”将正式生效。
《决定》规定,使用不合规的一次性餐具将不再是“不环保”的道德问题,而是明确的违法行为。违规者可能面临高达10万元的罚款,甚至是责令停业的严厉处罚。处罚依据来自《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第32条,国家《固废法》第106条。这要求餐饮业使用的替代品必须满足一个全新的、且有严格顺序的标准:“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
由此,“可循环、易回收”被放在了突出位置,即任何仅仅宣传“可降解”但实际上难以进入城市现有回收体系的产品,都将被视为不合规。对所有餐饮业者而言,这已不是一场环保升级的选择题,而是一场必须通关的生存考验。
新法规的严格之处,在于它构建了一个无死角的监管闭环,须清醒地认识不可逾越的红线:
巨额罚款与停业风险。处罚不再是“纸老虎”,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若餐饮门店、商超等仍使用禁限名录内的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主管部门将责令改正,并可处1万至10万元罚款。对屡教不改的严重行为,可并处停业整顿。
信用污点与连锁影响。违规记录将直接进入企业的公共信用档案,可能直接影响在美团、饿了么等平台的店铺评分,甚至波及银行贷款和政府项目参与资格。
清晰的淘汰标准不仅所有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将被彻底禁止,更关键的是,那些含有塑料PE淋膜、难以和纸纤维分离回收再浆的PLA纸杯,也将因其污染废纸回收链条、不符合“易回收”原则而被淘汰。
在严格标准下,建议选择那些能够无缝融入上海现有成熟回收体系的产品。
目前,在欧盟等成熟市场上最受政策鼓励、也较被看好的技术路线,是“纸基材料加水性阻隔涂层”。这种材料制成的餐盒或纸杯,在使用后可以被当作普通废纸处理,能够被轻易地打成纸浆再造,回收路径通畅、高效。它完美地回答了“可循环、易回收”这道必答题。以日常接触最多的一次性纸杯为例,目前,包括星巴克在内的一些主流品牌,其纸杯上仍能看到“纸+PE”的标志,这说明其淋膜难以分离,无法作为纸张回收,最终只能走向焚烧或填埋。
面对市场上层出不穷的“环保”宣传,企业如何做出正确判断?关键在于寻找经过验证、并已在本地落地的成熟技术方案。
在2024年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上,由上海市商务委、生态环境局和上海外商投资协会指导的“绿色低碳纸杯先行者联盟”给出答案。该联盟由上海科技创新企业都佰城(DBC)、化工巨头巴斯夫(BASF)及造纸巨头金光集团(APP)等多家企业共同倡议,推广其“减塑、降碳、可循环、易回收”的EPP水性阻隔涂层技术。同时,对于兼具易回收和生物降解特性的PHA水性涂层技术,上海也大力鼓励有担当、有实力的连锁品牌率先采用,共同推动绿色方案的多元化发展。
编辑:钱子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