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多党合作>民盟
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京津冀三地民盟组织开展沉浸式主题教育活动小记
盟员们在梁启超纪念馆门前合影
盟员齐聚梁启超纪念馆饮冰室客厅谈心
晨光初起,宿雾未散。天津梁启超纪念馆的粉墙黛瓦浸润在夏日的初阳之中。7月17日,这座承载着百年风云的建筑,迎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由民盟北京市西城区委会、民盟天津市河北区委会、民盟河北省廊坊市委会共同组织的“故里清风盟心聚·饮冰遗志正风扬”主题教育活动在此拉开帷幕。
据了解,本次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沉浸式角色扮演与实景演绎,让尘封的往事变得鲜活可触。三地盟员随机抽取历史角色卡,化身维新志士、爱国学者等历史人物,融入梁启超先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世界。当被青砖灰瓦见证的峥嵘岁月与当代青年的思想产生共鸣,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正在历史回响中悄然完成。
在历史场景中
油然而生的精神共鸣
“我们要精准再现梁启超先生的思想与事迹。”民盟河北区委会主委田强认为,主题教育活动不能浮于形式,要深入挖掘,让每个人都成为传承的一环。
活动前3天的终排现场,盟员演员们齐聚梁启超纪念馆,站在梁启超纪念馆的饮冰室客厅中,大家不禁感慨,“我们是在给历史与当下搭桥”“这一个月我太投入了,现在还有点出不来了”“要不是亲身参演,站在伟人的视角思考,对这些历史我不会有这么深刻的感悟”。烈日灼灼,饮冰室内,盟员们情绪高涨,这种别具一格的学习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大家纷纷表示,一定会把角色演好、演真、演活。
当日上午9点,一切就绪,随着纪念馆大门展开,三地盟员齐聚在梁启超铜像前。抽取角色卡,或化身执书向学的进步学子,或成为振臂疾呼的维新志士。当众人沉入历史的肌理,纪念馆内正诉说着一场从“明史”到“懂魂”的精神蜕变。
“能以举人身份参与这场历史重现,既感责任重大,更觉与有荣焉。”一名来自廊坊的盟员手持角色卡,望着铜像前“无负今日”4个字说道。诚然!褪去刻板学习的外衣,使参与者在角色流转间催生出情感共鸣,从而使主题教育成果“深植于心,历久弥坚”,这不正是本次活动的目的吗?
伴随着主持人的开场词,第一幕在梁启超故居内上演。饰演梁思成的盟员攥紧手中的线装书问道:“父亲,何为立身之本?”
梁启超的扮演者长衫轻扬,声音似从时光深处传来:“爱国如家,人必有爱国心,然后可以成大事。”此刻,梁门“人生百年,立于幼学”的箴言不再囿于泛黄书页,而是穿越百年风雨,在一众盟员心中续写家风长卷。
饮冰室内,数位举人抱拳拱手,共叹家国迷茫。檀木案上,凝结着“变法图强”千钧之重的《上今皇帝书》在众人面前徐徐展开。“签!为了大好河山,为何不签!”一个声音从人群中传出。“国已危亡,当万众一心!我也签!”又一个声音从二楼传来。“我也签!”“算我一个!”……随着众人齐声附和,声浪在雕花梁柱间回荡。“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益民!”饰演台湾举人的盟员大笔一挥,大家陆续上前,毛笔在手中传递,墨迹层层叠叠,如同星火燎原。
传承伟人精神
激励后人前行
“刚看到你们为签不签字争执时,我手心都捏着把汗。”排队签名的廊坊盟员对演员说。“今天站在这里,我才真切地明白‘山河破碎风飘絮’的切肤之痛。”演出现场的一位老盟员眼眶微红有感而发,“是前辈的热血和勇气,铸就了历史的丰碑。”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蔡锷将军的声音如惊雷乍响,在饮冰室门前回荡。“列强环伺,清廷昏聩!”饰演蔡锷的盟员压低了嗓音,立誓起兵讨袁,他目光如炬,似乎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前夜。大家屏息凝神,生怕打扰了将军的大计。
北京的盟员回忆道:“他的气场把我们大家都镇住了,这种隐忍时的谋略,深思后的坚定正是我们在面对复杂情况时所需要的智慧。”纪念馆内的工作人员也表示,“今天的这场重现演出,效果比任何一次排练都要好。”
临近尾声,当饰演梁启超的演员出现在饮冰室二层阳台,他用指尖摩挲着栏杆,沙哑的声音透着岁月的沧桑:“我早已以身许国……”来纪念馆参观的游人纷纷驻足,凭栏翘首一睹任公英姿。
“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他带领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几名青年的清朗之声传来,两名盟员高擎的五星红旗随之舒展。梁启超探出栏杆的手僵在半空,声音陡然发颤:“新中国?此乃吾辈国旗?!美哉!壮哉!”话音刚落,齐整的欢呼声响起,大家挥舞着五星红旗,脸上洋溢出胜利的喜悦。
伴随着《少年中国说》的旋律,这场跨越百年的历史对话在纪念馆的上空交汇,这次生动而又深刻的主题教育在每一名盟员的心中扎根。
活动结束,大家缓步走出纪念馆,有人小心翼翼地将角色卡收入包中留念,有人驻足在庭院中那棵老旧的石榴树前,望着“无负今日”的匾额出神。
沉浸式主题教育活动以“家风传承”“公车上书”“反袁护国”“隔空致敬”4大场景徐徐展开。通过梁启超与子女的书信往来展现“忠孝仁爱”的家风传承;解析《时局图》背后列强瓜分中国的屈辱史唤醒爱国共鸣,实景还原“公车上书”场景再现维新志士救亡图存的赤子之心;演绎梁启超支持蔡锷反袁护国的历史抉择彰显知识分子风骨;最终以“梁启超与当代青年共读《少年中国说》”的隔空对话收尾。
让历史“活”起来,更让精神“传”下去,激励着三地盟员在新时代新征程秉承先贤遗志,以实际行动书写民盟担当,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记者 张原 李宁馨 通讯员 于跃)
编辑:彭子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