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社会聚焦
为城市建设添“绿意”
近日,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枫书园小区居住的马女士将充电枪插入爱车,仪表盘随即亮起充电指示灯,电能表用电指示灯也随即跳动起来。生态城居民电动汽车充电桩累计接入量突破1万户大关。
作为首个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中新天津生态城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区域内居民新能源车辆保有量持续提升,目前,居民万户充电桩接入率达到11.24%,是天津市平均值的4.2倍。
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天津发挥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多年发展所积累的厚实基础,坚持打造“绿色之城”。
天津市“十四五”规划明确了“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升级核心竞争产业,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城市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天津已逐渐实现城市发展方式由增量扩展向集约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转变。市政协委员、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马虎兆说,在建设绿色能源之城的工作中,天津加大新能源场景建设,拓展多元应用场景,大力培育发展绿色储能产业。此外,推动绿色出行,为新能源车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充电服务是委员们关注的“绿色之城”建设话题之一。
“截至2024年年底,天津全市累计建成充电桩约24.8万台,车桩比约为 2.26∶1,高于国家平均水平。”在市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卫红看来,“科学配建居住区充电桩设施”作为满足居民绿色出行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还可为天津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抓手和重要支撑。
“由于居民新能源车充电需求增长迅速,充电桩配建标准和规范不完善,新建小区建设依据不足,老旧小区电网容量有限,扩容资金紧缺和设施选址困难等各类具体问题,充电供需矛盾仍然突出。”王卫红认为,要解决目前充电桩配建流程不规范、管理机制不健全,设施配建环境差异大、运维方式不统一等问题,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充电桩规划配建应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的弹性规划理念,采用数智融合方式,对充电桩设施的容量、规模及数量进行科学合理预测和规划,进一步完善优化充电桩的建设方式和配建比例,以解决居民充电的切实需求。
“天津作为我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具有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资源优势,可构建形成政府引导、产业介入、充电运营企业落地实施、物业和居委会具体参与的共治合力,补齐居住区充电桩建设短板,完善配建标准体系,合理规范实施流程。”王卫红建议,建立“统建统营﹢停充一体”的运维机制,推广居住区内部有偿共享、多车一桩长期共享、移动充电设备共享等多元运维机制,建立“充电有位、充完即走、价格调控”多维度、精细化的运营机制等,为居民提供充电桩App查场找位订位、无感充电、合并支付等高效便捷服务,多方合力提升充电桩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充电设施的共治共享,为居住区充电问题提供有效可行的商业服务模式。
“超前的对接布局很好地破解了充电桩安装的‘最后一公里’梗阻,让充电桩想装就能装。”中新天津生态城提供了成功经验:在小区车位附近预留充电设施电表箱和接口,为充电桩安装提供便利。供电公司提供线上合同签订功能、管家式服务,提升了接电效率。
“自2015年首户家用充电桩落户至今,50余个小区充电桩已累计输送绿色电能5102.11万千瓦时,驱动生态城的电动汽车奔跑了3.4亿公里,节省汽油超1.97万吨,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达6.258万吨,相当于种植34万棵大树。”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建设局局长胡宇丹说。(记者 张原 李宁馨)
编辑:廖昕朔